
為什麼我們又多了一位「 好萊塢暴君 」──從默默無聞的美術設計,到賣座恐怖片續集《 食人魚2 》(Piranha Part Two: The Spawning) 的導演,當年的菜鳥 : 詹姆斯卡麥隆 (James Cameron) 並不知道,這翩然降臨的好運背後,是製片筑波久子大力提拔的結果。在筑波的眼中,卡麥隆是個「嗓門很大,舉手投足充滿自信」的小伙子,他很快融入以義大利人為主的工作團隊,帶領他們克服惡劣的拍攝環境,焚膏繼晷的接管前導演米勒德雷克 (Miller Drake) 留下的進度。

日活女演員出身的筑波久子,以 Chako van Leeuwen 名義在美國活動,她也曾參與《3D食人魚》與續集的製作。
*前情提要:【專題】恐怖系列:詹姆斯卡麥隆 (一) 險被食人魚反咬一口的大導演
《 食人魚2 》 片場風雲錄
該片場景聚焦在加勒比海的「極樂」飯店,飯店的潛水教練安妮與分居的丈夫史帝夫,因一件神秘命案再度聚首。他們發現軍方將食人魚改造成能飛行的亞種,並設法在災害擴大前消滅這些實驗生物。同為「科曼學校」子弟兵的德雷克意圖延續第一集的諷刺喜劇風格,但監製 : 亞桑提 (Ovidio G. Assonitis) 只想拍出一部香豔刺激的恐怖片,德雷克只好求去。接棒的卡麥隆則參考過去經驗,試著在迎合監製要求之餘,建立起自己的風格。事實上,筑波久子相當看好卡麥隆,她認為首集導演喬丹提 (Joe Dante) 太過率性而為,做事認真的卡麥隆一定能締造超越前集的優秀成果。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卡麥隆僅上工五天,就慘遭亞桑提開除。
對於卡麥隆遭開除的原因,至今雙方仍各說各話。也許他的完美主義造成時間與預算的浪費,或者他在某些環節上拒絕讓步,也可能如他戲稱的,由於現場佳麗眾多,按捺不住的亞桑提打算當導演「自肥」(亞桑提曾為此控告他毀謗)。不過亞桑提的確對他相當厭惡,也不止一次痛斥他自以為是。
亞桑提 的「指導棋」
目前最可信的理由是,亞桑提一開始就打算親自執導,只是礙於電影要有美國導演才能在北美上映的規定,才找了兩個新人當擋箭牌。畢竟他曾化名奧利佛赫曼 (Oliver Hellman) 執導 1977 年的恐怖片《大章魚》(Tentacles),對此規定並不陌生。
卡麥隆接下導筒後,對亞桑提過於熱心的「技術指導」感到不安。宛如地下導演的亞桑提不但全程干預拍攝,甚至不讓卡麥隆修剪拍好的畫面。最後,當卡麥隆對此提出抗議,亞桑提也就順勢將他開除,自己坐上導演的位子。
被逐出片場,不代表卡麥隆就此認輸。尤其在看到慘不忍睹的成品後,他更是堅持在上映前,將這團「垃圾」修剪成勉強能看的東西。據說卡麥隆趁亞桑提在坎城時,強行闖入剪接室熬夜工作。也有一說認為卡麥隆瞞著亞桑提與投資人達成協議,允許他修改影片後以錄影帶的形式在其他國家販售,結果造成不同版本在市面流通。卡麥隆對這些說法一笑置之,但並未否認。
不想被掛名 : 卡麥隆
無論如何,這場搶救行動多少有點效果。今天我們看到的《食人魚2》並沒有想像中的糟糕。它的剪接混亂,但不至於牛頭不對馬嘴。它的特效廉價,但血腥效果並不含糊。整體來說,它保留了德雷克的幽默感、卡麥隆的科幻情懷,以及亞桑提要求的情色風格。它是部無趣的電影,卻仍有可觀之處。《恐怖旅舍》的導演 : 艾利羅斯 (Eli Roth) 就曾坦承對它的欣賞,可說是少數給予好評的觀眾中最具份量的一位。
事後卡麥隆要求從工作人員名單除名,卻事與願違。他的名字仍被硬塞在導演一欄,迫使這位僅參與兩週拍攝工作的菜鳥導演,面對電影上映後排山倒海的劣評。
這個慘痛的經驗令卡麥隆大受打擊。不過他仍有兩個寶貴的收穫。第一是體認到自行籌措拍攝資金,免於仰人鼻息的重要性,第二則是與飾演史帝夫的蘭斯漢里克森 (Lance Henriksen) 建立的珍貴情誼。卡麥隆很欣賞這位硬漢演員,甚至想過讓他飾演《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 的殺手機器人,不過並未如願。

左為《食人魚2》的漢里克森,右為他在《魔鬼終結者》中的警察扮相。
日後的「 好萊塢暴君 」
或許《食人魚2》留下的陰影,造就了日後被稱為片場暴君,且對作品的細節要求一絲不茍的卡麥隆,而他的作品裡總是出現孤獨的戰士,為了守護心愛的事物與強悍的敵人對抗,即使孤立無援也絕不屈服。
卡麥隆現在已釋懷不少。他與亞桑提依然水火不容,卻認為這是「無奈但有意義」的經驗。考慮到他人生的下一個轉捩點,這個發言顯然話中有話。
被開除後怒火中燒的卡麥隆決定自己製作電影,在那段低潮期裡,他不斷在惡夢中看到一個畫面:抓著菜刀的機械軀幹在火焰中蠕動。醒來後的卡麥隆有了想法,並將這個形象化為不消滅目標絕不罷休的機械殺手。
這個形象,與它後來開創的影史傳奇,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