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立小品《紐約哈哈哈》可說是諾亞鮑姆巴赫與葛莉塔潔薇的生涯轉捩點,前者在獨立製片圈確立地位,甚至被媒體拿來跟吉姆賈木許比較;後者入圍金球獎音樂與喜劇類最佳女主角,除了主演以外也共同撰寫劇本。快轉到 10 年後,這對才華洋溢的伴侶已大鳴大放,鮑姆巴赫成為國際影展的搶手導演,而潔薇演而優則導,甚至成為奧斯卡史上第 5 位入圍最佳導演的女性(搶先伴侶成功!)。
那些老大不小的魯蛇
《紐約哈哈哈》怎麼看都是一個魯蛇的故事。女主角法蘭西絲是一個老大不小的候補舞者,年已 27 歲但還在夜色太美的紐約中遊蕩。因此當她的室友及摯友蘇菲搬出公寓、並與男友同居準備結婚時,她才發現蘇菲留下的空白加深了自己的漂泊不安,即使嘗試新朋友和搬入新公寓卻沒一項對勁,她的事業更沒有前景可言。經過一連串的打擊跟危機之後,不禁讓熱愛紐約的她認為:我還應該留在這裡嗎?
在紐約土生土長的鮑姆巴赫,在《愛上草食男》與潔薇合作之後,就邀請她參與自己的下一部作品,而當時的電影構想只有三個關鍵字:「紐約市」、「黑白攝影」、「不實驗性」。從沙加緬度遠道來紐約就讀戲劇學校的潔薇,為角色和場景構思了幾天後,寫了三頁內容回傳給鮑姆巴赫。 兩個在不同人生階段在紐約度過的人,就這樣一來一往地寫成了《紐約哈哈哈》劇本,而這也是潔薇的第一部長片編劇。
因此我們看到的法蘭西絲,從紙上的設定到銀幕上的樣子,都充斥著潔薇的靈魂。那些因不成熟或思慮不周而導致的各種危機、一個又一個令人搖頭嘆息的決定,是將《紐約哈哈哈》編織在一起的關鍵,每一個小插曲都讓她的樣貌更豐富立體。鮑姆巴赫與潔薇讓她經過各種無傷大雅的大風大浪,卻因為如此古怪和可愛,讓觀眾不至於會責備或討厭她——雖然她 27 歲了,可是她就是還沒長大。那又怎樣。
對於紐約市的幻想與成長
有人說,法蘭西絲的生活,就是紐約市年輕生活的圖像,任何在 20 多歲時曾在這裡生活奮鬥的人都會有感:懷抱著自己的各種夢想,來到世界的最中心結交同路好友、交流想法與激盪火花,最後變成參加派對或玩到深夜,以各種不同瑣碎原因來結束友誼或愛情。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原來這種自由無拘束的生活並非沒有盡頭,自己用力過了卻一事無成。
鮑姆巴赫在最一開始將故事場景設在紐約時,就決定以數位攝影機拍攝、並且使用黑白色調,因為他認為這是捕捉這座美麗城市的最佳方式。「數位」相對於「黑白」的概念看似有新與舊的衝突,然而他選擇拉高黑白對比,則是將藝術氣息銳利化,來處理「在紐約追夢但有經濟掙扎」的角色。
紐約市一直以來都是年輕人、特別是藝術家的理想聖地。這是對一座城市的憧憬、更是希望擁有這種體驗的幻想。鮑姆巴赫從伍迪艾倫的《曼哈頓》汲取靈感,用一樣敏銳、有趣但更深思熟慮的語氣和乾燥幽默,來處理在紐約的浪漫幻想。正如電影中蘇菲所說,
「在紐約,唯一能負擔得起成為藝術家的人是有錢人。」
學著承認你不會得到自己幻想的東西,是需要非常積極、並且非常困難的作為,而這就是成長。
「我還不是個人!」
「我真的很尷尬,我根本還不是一個真正的人。」(I’m so embarrassed. I’m not a real person yet.)
這是法蘭西絲在餐廳時的一場戲。在這之前,她曾經在被別人問到「妳是做什麼的」的時候,會回覆「這很難解釋,因為我沒在幹嘛」;或者是自己笑著說,
「我喜歡那些看起來像錯誤的東西。」
但是後來她終於體認到了,自己在這個成人世界中,根本還不算一個完全長大的人。
紐約夢撲空了,所以她回到家鄉沙加緬度,迎面而來的是許久未見的父母(潔薇的父母飾演),媽媽接手她一直以來做的亂七八糟的家事,終於排上她一直忘記的牙醫,找了一份坐在辦公桌前的工作。這是一個快樂的結局嗎?最好的安排嗎?可能一言難盡。法蘭西絲一定也還在思考著。
其實就風格和結構而言,《紐約哈哈哈》本身就是法蘭西絲努力追求的完美體現,而且可能是鮑姆巴赫與潔薇在創作過程中都沒想像到的:用散落的片段說著日常各異的情緒,雖然看似朝著各自的方向發展,其實最後仍然優雅地融合在一起,並且終究回到故事的原點,再繼續下去。
電影資訊
紐約哈哈哈 Frances Ha
- 上映日期
- 2013/12/20

導演
劇情
★《 2013台北電影節 》參展影片。 怪咖女孩法蘭絲與閨蜜蘇菲同住曼哈頓老公寓,年近三十的她仍在舞團打零工,不願拋下青春的尾巴,選擇過著恣意的紐約文青人生。但當蘇菲決意與男友同居,踏入婚姻與家庭的正軌時,法蘭絲也面臨一場與現實斡旋的「分居風暴」。
- IMDB
- 7.4
- Rotten Tomatoes
- 92%
- PTT
- 好雷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