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與現實對話,同時成為現實的回音——專訪金馬奇幻影展策展人楊晴絮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簡稱金馬執委會)自 2018 年起每年皆推出三檔截然不同的影展,分別為 4 月的金馬奇幻影展(簡稱金馬奇幻)、7-8 月的金馬經典影展以及 11 月的台北金馬影展(俗稱大金馬)。與台灣的其他影展不同,金馬執委會除了以單一影展為單位策展外,亦能以更具組織性的視角考慮如何聯合三個影展的資源及動能,同時加入其他活動(諸如青少年電影課、亞洲電影觀察團等),啟動一個能夠影響台灣電影社群的大型策展。

2022 金馬奇幻影展主視覺。

 

影展能否超越電影事業?

影展對內服務電影從業者,給予他們放映自身作品的舞台,同時成為本土電影社群及國際電影工業的溝通橋樑,引進諸多國外作品供本地影迷欣賞;對外則持續推廣各種並不一定能在院線看到的電影作品,使非電影愛好者/影癡 (cinephile) 的「一般觀眾」也可能進入影展的世界。

然而,對於沒有影展觀影習慣的觀眾來說,影展電影大多因其敘事結構與院線電影不同(即使現在使用院線/影展的二元框架已逐漸失效),或節奏、議題相對沈重致使一般觀眾敬而遠之,這不禁讓人好奇,究竟影展如何向非影迷/新觀眾敞開大門?甚至,影展有沒有可能超越電影事業的領域框架,成為具有社會責任的社會企業,積極扮演溝通及推廣電影社群的角色?

歷年金馬奇幻手冊。

本文訪問金馬奇幻影展策展人暨金馬影展節目經理楊晴絮,試圖提出上述問題,討論金馬如何成為與非影迷觀眾對話的橋樑,並肩負社會責任,積極與社會產生對話。同時,晴絮也分享了本屆金馬奇幻節目子題中的諸多細節,以及電影/影展如何回應社會現實。

 

影展世界的「奇幻」入口

金馬奇幻作為台灣最大的類型影展,自 2010 年創辦至今,每年皆為台灣影迷帶來多元、活潑且有趣的作品。在金馬執委會籌辦的三個影展中,金馬奇幻亦是其中最為輕鬆,門檻相對較低的影展。與國外著名的奇幻影展不同,金馬奇幻對於「奇幻」一詞的定義較為廣泛。

今年的奇幻影展手冊封面。

「前者通常著重在典型的類型片,諸如黑色 (noir)、驚悚、恐怖等能夠明顯被辨識的作品;後者則強調『fantastic』一詞,不侷限於類型片,只要是具有廣義上『奇幻』元素的作品都可能會被選入影展。」

晴絮解釋金馬奇幻的特色,

「像我們(金馬奇幻)有一個單元叫做『非一般愛情』,英文名為『A’int No Cure For Love』,該單元選入了一些羅曼史相關、非比尋常的作品。『非一般愛情』若是放到國外奇幻影展可能不會成立,但這是金馬奇幻每年都會策劃,且逐漸成為獨一無二的特色單元。」

金馬奇幻影展策展人楊晴絮。

金馬奇幻影展策展人楊晴絮。

選片的開放性使金馬奇幻有了更多可能,回顧歷屆片單,除了固定單元外,金馬奇幻每年皆會依據該年度的片目性質規劃特殊單元,比如 2019 年的「來勢匈匈」(Hungarian Rhapsody)、2018 年的「午夜嚇嚇叫」(Midnight Scream) 及 2017 年的「La La Wonderland」,可以發現金馬奇幻在策展上的靈活與自由。

這樣的靈活以及策展上處處積極與大眾對話的方向,不禁讓人好奇金馬執委會是否企圖將金馬奇幻打造成引介新觀眾踏入影展世界的入口。晴絮表示,金馬奇幻確實希望能夠成為邀請過去沒有影展(觀影)經驗,或是想要挑戰院線片外的電影的觀眾,踏入這個看似「困難」、但實際上非常有趣的領域。

若是綜觀整個金馬執委會,除了影展本身的策展外,金馬亦舉辦了諸多具教育性質或積極拓展電影社群的活動。在電影產製方面,有培育新銳電影工作者的「金馬電影學院」、針對有經驗影視從業者的「電影大師課」以及金馬創投會議中的「培訓工作坊」;在影迷社群方面則有「亞洲電影觀察團」(簡稱亞觀團)以及聚焦 18 歲以下青少年的「金馬青少年電影課」以及近兩年進入校園的「影迷新世代」。

2021 年,金馬影展走入校園。

2021 年,金馬影展走入校園。

「其實金馬這幾年的關鍵方向之一便是教育,除了各式各樣的活動外,我認為推廣觀影社群這件事情最有可能發生在(金馬)奇幻影展。相較於大金馬的大規模、較聚焦於回應世界影展放映片的選片方向,金馬奇幻每年約 50 部的作品,規模上較為精煉,在策展面上也能更為靈活地選入更多元的作品。」

晴絮指出金馬奇幻在執行面上的不同,並接著提到:

「其實在策展方面上我希望能夠涵蓋到各種類型的影迷。許多輕鬆且相對簡單的片是為了邀請新的觀眾們進入影展世界,但同時我也放入幾部門檻較高,需要更花心思才能進入的作品。」

金馬奇幻影展策展人楊晴絮。

選片上的層次也與前述之青少年電影課有關,

「看電影這件事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如何進入電影的影像美學、以及詮釋影像與敘事的關係。這些除了仰賴觀影經驗外,有時也需要有一個契機讓觀眾可以開始接觸不同難度的作品。」

而金馬奇幻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場域,讓觀眾有機會看到各種不同的電影,同時回應了青少年電影課與影迷新世代對開拓電影社群的努力。亞觀團、青少年電影課、影迷新世代,這些原先看似獨立、由金馬在影展期間外播種的電影社群種子,皆因名為影展的土壤逐漸茁壯,生成彼此互連的網絡。

 

當影展成為現實的回音

金馬奇幻對外展開邀請,以近似嘉年華會的姿態,歡迎各種類型的觀眾同歡。不過,金馬與現實的對話不僅體現在外部,影展節目的策展亦是與現實扣連的引子。以今 (2022) 年為例,本屆金馬奇幻片單中收錄了 4 部(不含影迷許願池中的《飛向太空》)烏克蘭或俄羅斯出品的電影,且作品皆與國家政治、轉型正義或社會批判有關。議題、出產國及特殊時間點等因素讓人聯想到近日烏俄戰爭的國際現況,對此晴絮表示,其實選片時戰爭尚未發生,且原先因作品數量足夠,甚至有計劃將其規劃成一個單元。然而,因戰爭發生關係,最後才決定將四部作品《弒女的故事》(No Looking Back, 2021)、《極惡無間》(The Execution, 2021)、《大尉叛逃記》(Captain Volkonogov Escaped, 2021) 以及《犀牛-浪流連》(Rhino, 2021) 拆開來放在各個單元中。

透過影展使俄羅斯作品有曝光的機會,很可能會引起烏克蘭觀眾的不滿。晴絮認為以目前俄羅斯的情況來說,國家與人民應該分開來討論:

「我們的立場與三大影展較為接近。我個人譴責戰爭,任何發動戰爭的人都是非常不可取的。然而,這樣的罪過不該由所有國民概括承受,俄羅斯人民實際上是被矇騙的。」

《大尉叛逃記》。

《大尉叛逃記》。

而金馬奇幻認同坎城「拒絕具俄羅斯官方色彩/敘事的作品」的作法,同樣排拒這樣的作品,但並不取消俄羅斯影人的創作。同時,

「這次我們選入的作品其實也具有強烈的批判力道,比如《大尉叛逃記》以冤魂顯靈向身為蘇聯軍官的主角控訴國家內部的迂腐,使他踏上贖罪之路。另外,像是俄國版《索命黃道帶》(Zodiac, 2007) 的《極惡無間》也在批判蘇聯國家機器與政治暴力。」

《極惡無間》。

《極惡無間》。

在俄羅斯國家政體下能夠拍出如此批判政府的作品實屬不易,晴絮接著延伸:

「我其實一直有個疑問,為何俄羅斯能夠允許批判性極強的作品出現?相比中國,我們幾乎不可能看到六四相關的作品,他們對意識形態審查的緊縮程度相對較高。但我想俄羅斯尚能出現批判作品,也許是因為普丁尚未察覺到電影藝術能夠與現實對話,甚至改變社會的力量。」

《弒女的故事》。

《弒女的故事》。

而在烏克蘭方面,《犀牛-浪流連》聚焦蘇聯政權解體後,烏克蘭政權真空導致的動盪。

「這部作品以一個『角頭』的故事論述歷史時空下的社會狀況,同樣以批判性極強的姿態再現歷史現場。」

《犀牛-浪流連》。

《犀牛-浪流連》。

不過,觀眾不一定需要以非常嚴肅的心情觀看這幾部作品,晴絮補充到:

「我們也可以從單純觀看劇情片的角度切入這些作品,若是看完後還有餘力深究導演的拍攝動機或成因,再進一步去思考、查閱電影背後的社會批判或歷史背景。這也許會是一個相對公平的觀影方式。」

電影本就有對話現實的能力,而當它進入影展後,即使沒有轉以單元之姿加成出更巨大的力量;但散落在不同子題間的電影,亦能以影展為度,在這個為期十天的特殊時空間中互文,為觀眾幅射出更深刻的見地。

 

「有溫度」的影展積極與現實對話

在策展外的實務層面,晴絮提到金馬奇幻在人員編制上與大金馬的不同:

「我們能夠在金馬奇幻影展的現場賣東西,和影迷互動,甚至寒暄兩句。這樣的投入可以讓策展和影展本身更加貼近,而這也是為何影迷會說金馬奇幻是『有溫度』的影展。」

《洛基恐怖秀》。

《洛基恐怖秀》。

金馬奇幻不只透過策展本身產生現實的回音,同時也希望積極與現實對話。這樣的對話,不僅是前文提及之回應社會動態,亦是深入影迷社群的切身參與。除了影展辦公室同仁親臨現場與影迷互動外,在節目規劃上也跳脫過往強調策展人眼光的規劃,而是邀請所有同仁以影迷的身分一同選片。在「非一般愛情」單元中,晴絮特別提到選入《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The Blind Man Who Did Not Want to See Titanic, 2021) 的機緣及推薦理由:

「這部片本來我並沒有選入,其實是經由行銷同仁引薦的。雖然在這個看似與愛情相關的單元,但它可以是一部驚悚片。啟動電影敘事的是角色想見對方一面的情感驅力,導演透過特殊的影像質地,體現視障男主的『視界』。整部作品以輕鬆易看的基調,述說一個非一般的愛情故事。」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

《不看鐵達尼號的男人》。

此外,其他影展辦公室同仁亦推薦了幾部作品。放映部的字幕審稿與行銷部總監推薦「當代奇幻」單元中的《血色詩篇》(Killing the eunuch KHAN, 2021),指出其中的場面調度及影像質地驚人,值得影迷挑戰。創投總監與放映部同仁們則推薦同為「當代奇幻」的《山謬的異色之旅》(Samuel’s Travels, 2021),以說書形式營造童話般質地的作品,但實際上反諷性極強,且觀影門檻低,是十分雅俗共賞的作品。

《山謬的異色之旅》。

《山謬的異色之旅》。

正是這樣的跨部門合作,以及從內部策展到外部布展的全心參與,使金馬奇幻能夠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溝通橋樑。為了與現實對話,同時成為現實的回音,這也許便是金馬奇幻作為一個影展期望達成的社會責任。最後,以金馬小編的推薦作品《大尉叛逃記》作結,她為讀者留下的一段推薦語,除了對內向影迷提供作品推薦,亦向外部世界喊話:

「每個國家都有黑歷史,俄羅斯電影人拍出屬於自己的轉型正義,不說教、不落俗套,不僅直接揭開過去蘇聯的黑暗面,甚至借古諷今,在這個混亂的時局更是必看。」

《大尉叛逃記》。

《大尉叛逃記》。

 

2022 年金馬奇幻影展於 4 月 8 日至 17 日舉辦。

看更多 >> 2022 金馬奇幻影展放映佳片&相關介紹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