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一屍到底》: 年度神片神在哪?別怕暴雷,精彩的在後頭(微雷)

人狼屋

活屍電影的團隊巧遇真正的活屍,然後將錯就錯的繼續拍片,在這個老掉牙的故事前提下,《 一屍到底 》(カメラを止めるな!) 的前三十七分鐘就像部拍壞的後設恐怖片,充滿拙劣對白、蹩腳演技、廉價特效與混亂走位,就連作為賣點的「一鏡到底」也顯得無聊至極。但這齣劇中劇其實僅是背景開端,以舞台劇《Ghost in the Box!》為靈感發想來源的本片,不但不是恐怖片,甚至連諧仿恐怖片的諷刺意圖都沒有。直到真正的故事揭開序幕,觀眾才驚覺編導只是把恐怖當作幌子,藉由劇中劇的混亂拍攝過程,揭露電影背後不為人知的辛苦面,成為日本熱燒話題的「 年度神片 」。

以舞台劇《GHOST IN THE BOX!》為靈感來源的活屍「 年度神片 」《 一屍到底 》。

 

*以下微雷,請斟酌閱讀。

 

年度神片 《 一屍到底 》神在哪?

本片的主角 : 日暮隆之,原本在電視台拍攝綜藝節目的過場短劇,由於作品「省錢、快速、馬馬虎虎」的製作品質而被高層相中,負責為新頻道拍攝活屍短片,好大喜功的製作人更要求採用「現場直播」與「一鏡到底」拍攝 (熟悉日本節目的人對此類噱頭應不陌生,如三谷幸喜的《大空港2013》就是一鏡到底)。面對高難度的拍攝手法及慘烈的工作現場,接下燙手山芋的日暮只能咬緊牙根,與團隊克服接踵而來的難關,最後的成品正是觀眾先前所見的三十七分鐘電影,雖然品質可說慘不忍睹,但對順利交差的日暮而言,這無異於完成消滅活屍的終極任務。

《 一屍到底 》到底神在哪?

本片的樂趣來自「幕前」與「幕後」的巧妙對比,宛如血腥悲劇與瘋狂喜劇同台上演,相互碰撞下併發出渾然天成的喜感。只要越熟悉劇中劇的細節,觀賞拍攝過程時就能得到越多驚喜,且許多化險為夷的橋段定會讓熟悉電影製作的觀眾會心一笑。雖然電影揶揄電視圈的諸多怪象,對導演裡外不是人的窘境也有不少戲謔描繪,但仍以人情味十足的方式呈現劇組為作品收尾的艱辛過程,隱含對影視工作者的真摯敬意。

 

似有若無,意有所圖

另外,本片也隱約挖苦自說自話的評論家。劇中劇的主角神谷和明拿到活屍劇本就斷定「本片有種族隱喻」,不但消遣活屍電影知識僅限《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的跟風者,也暗諷學院派的吊書袋心態。除此之外,劇中劇出現不少無心插柳的精彩鏡頭,或荒唐無稽的橋段,但其背後理由往往單純的可笑;看似致敬偽紀錄片的某畫面,其實根本是鬧劇一場,當我們不自覺的將劇中劇的橋段與過去的作品比較時,也在無意間落入電影設計的陷阱。

啞然失笑之餘不免省思,將作者意圖或製作過程摒除不論的「自由解讀」,有時是否淪為掩蓋無知的擋箭牌。

《 一屍到底 》 劇照 。

近年描述電影業界甘苦談的作品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自我指涉的劇中劇。《一屍到底》的特殊之處,在於將同類作品呈現「成品」與「製作過程」的前後順序顛倒,並在預告隱瞞「製作過程」的存在。但提早知道這件事,非但不會破壞樂趣,反而幫助觀眾做好心理準備。就像那些最偉大的魔術表演一樣,所謂的「看破手腳」不過是戲法的一環,也是表演高潮揭曉前的開胃小菜。

 

碰! \ ( ‵ a ′ )/

事實上,如果能忍受《一屍到底》前三十七分鐘刻意營造的俗爛品質,並細細欣賞的話,才能在電影的後半段得到最大的樂趣與享受,宛如編導精心安排的惡作劇。這個點子雖然有趣,卻也是把雙面刃。除了不明所以的觀眾可能會感到厭煩,編導堅持呈現完整成品的誤導手法也壓縮不少後面的篇幅,使導演目暮、擔任副導的女兒真央,與妻子晴美在戲裡戲外的有趣互動少了發揮空間,相當可惜。

《 一屍到底 》 劇照 。

與戲中戲裡為藝術捨命的瘋狂導演不同,目暮只是飽受壓榨,但求安身立命的老好人。真央無法苟同父親容易妥協的個性,卻在最後急中生智,協助目暮完成理想中的鏡頭,捍衛父親最後一絲對藝術的堅持。

影視工作者不服輸的靈魂,或許是這部玩弄虛實,甚至連活屍都沒有的「活屍電影」中最真實的事物。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