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內摘要快搜 ❞
藥癮幻覺與冰箱怪獸
只是,甜食有種讓莎拉難以克制的魅力,莎拉已經甜食上癮。
為了控制甜食宛若巨獸的癮頭,莎拉接受朋友的意見,去診所治療。醫生以雞尾酒療法,讓莎拉每日吞下許多藥丸。果然,莎拉逐漸變瘦,減肥有成。只是,許多難以預料的副作用,漸漸產生。
剛開始,莎拉出現出奇的活力,開始整頓已經荒廢的家園;但是,不久之後,患有甜食上癮的莎拉,不僅逐漸出現幻覺,還整日活在焦慮、亢奮、與緊張的情緒交錯。此後,因為甜食之癮與藥物(含有安非他命)的交互作用,莎拉腦中出現愈來愈多奇怪幻覺,連廚房的冰箱都蠢蠢欲動,幾乎就要衝出。
無人能逃化學的腦內作用
莎拉長期沒有自我、沒有生命重心、也沒有人生目標和前景,甜點與心靈雞湯成為她的精神療癒。雖然以前曾對甜食和電視上癮,這兩者尚不至於令人生病致死。但是,當莎拉求助於藥物的輔助,人生自此急轉直下。
哈利與泰隆不是無意識地接觸藥物,而是自願使用。一開始,兩人想以不義之財快速致富,於是集資採購海洛因。早期服用之後,哈利與泰隆因此興奮,好似人生充滿動能與效率,但是對於吸毒的需求更強之後,哈利與泰隆已經難以與他人互動,也無法正常生活。
悲傷的是,熱戀中的瑪麗安,因為哈利好心餵毒,雖然曾經創作動能提高,但不久之後,也是墜入毒癮。無論是無意識使用毒品的莎拉,或是曾經想駕馭毒品的年輕人,都沒有辦法逃離化學在腦內的作用。
幻覺的視覺效果
《噩夢輓歌》讓人有身歷其境的同理感受,因為導演交錯多種影像技巧,創造毒癮發作時的幻覺。艾洛諾夫斯基表示,他是受到今敏的《藍色恐懼》(Perfect Blue, 1997) 的啟發,透過切割畫面、魚眼鏡頭、蒙太奇等手法,創造角色在幻覺產生時的所見,畫面融合現實與幻象、遊走在真實與虛擬之間。
於是,到嚴重之時,莎拉所見的世界,交錯著電視中的人物、觀眾、還有節目現場,彷彿所有的人都已經跨出電視,融入她的現實。這個橋段,的確會讓人聯想到《藍色恐懼》中的幻覺與恐懼。
與魔鬼交易的超寫實幻覺電影
這是部非常寫實的幻覺電影,血淋淋地描寫受到藥物控制的人們,在受到幻覺操控之外,也會失去理智與意志力,而做出其他殘害自己的事情,例如荒謬地決定要由紐約開車到洛杉磯買藥,或是乾脆賣淫換藥。
這是個將自己的靈魂賣給魔鬼的故事,描繪原本以為是與藥物公平交易,最後卻是被藥物操縱、背叛、陷害、且謀殺。人類在化學藥物的跟前,非常懦弱、卑微、且無助。
甚至,醫療也是種惡夢,已經受到藥物摧殘至奄奄一息的莎拉,被診斷的急救方式,竟然更為殘忍。減肥藥就快吞噬掉莎拉,醫療更是幾乎要讓她致死。莎拉在療養院的那些姊妹,再見到莎拉時,只能相擁哭泣,悲劇已經無力挽回。
不忍卒睹的悲劇(有雷)
《惡夢輓歌》的故事結尾,讓人不忍卒睹,家人愛人與友人之間,都無法再見,各個陷入強烈的病痛與身心折磨。
原本在布魯克林區的泰隆,驅車來到美國中西部之後,種族歧視的異樣眼光,讓他不僅要忍受毒癮,還要同時遭受種族霸凌。莎拉與哈利都已經重病住院,而瑪麗安則甘心屈辱成為黑人藥頭的性玩具,只為換得一小包白粉。
當哈利在夢境中,來到康尼島的海邊,看到瑪麗安遠遠站在碼頭,想要驅前告訴瑪麗安,自己已經回到紐約,說好一定會回來見她與救她。殊不知,這只是個夢境中的夢想。一晃眼,瑪麗安不見,碼頭空無一人,回家已經成為一個永遠無法回頭也遙不可及的夢想。
永恆之光
電影最後三分鐘,莎拉、哈利、泰隆、與瑪麗安,各自蜷縮在自己的小床或沙發,失魂、痛哭、啜泣、或悲傷,絕望到了極點,幾乎已經墜落地獄。此時,背景是曲激動的交響樂——由 Clint Mansell 作曲的 Lux Aeterna,意思是永恆之光 (The Eternal Light)。
此時此刻,看電影的我們,多麼期待上帝真的能夠伸出援手,照亮地獄,降下永恆之光,拯救這四個墜落的靈魂。只是,這曲 Aux Aeterna 到底是來安慰受傷的靈魂,還是接引靈魂;這曲〔永恆之光〕,到底是天降的光之聖樂,還是悼念的安魂曲。
《噩夢輓歌》最後沒有給我們任何答案,只有留下〔永恆之光〕與四個宛若嬰孩蜷縮的受苦靈魂。這是部非常沉重的電影,帶著觀眾體驗即將溺斃於毒品中的幻覺寫真、空洞苦難、以及悲傷恐懼,倘若心還不夠堅強,也沒有足夠的正能量,最好還是先向上帝禱告一番,再開啟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