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的,「陳嘉玲」回來了。那部創下華視進入廿一世紀以來,自製戲劇最佳收視成績的《俗女養成記》,堂堂推出第二季。先為大家送上九分鐘高清片花。
《俗女養成記2》九分鐘片花
「如果說第一季旨在呈現一個俗女的養成,那麼第二季就讓我們看到了四十歲的陳嘉玲是如何用盡全力,開始書寫另一段人生篇章。」
正如導演兼編劇的嚴藝文所述,陳嘉玲的人生正要進入下半場。說感情,她和相戀四年的江顯榮分手,回到台南與青梅髮小蔡永森展開交往;講工作,她辭去那個跟打雜女傭沒兩樣的特助,考上英文導遊證照,想當個專門接待外國遊客的地陪;生活嘛,她買下一幢被媽媽稱為「鬼屋」的老宅,親力親為打造專屬於自己的溫暖小屋。
-750x1050.jpg)
在旁人眼中,從繁華都市退居老家的陳嘉玲,簡直就是個失敗魯蛇。
就像所有剛剛邁入進入中年、卻還沒意識到(或不願承認)自己不再年輕的六年級生一樣,開啟新人生的陳嘉玲,免不了會與家人產生認知矛盾、卻又斬不斷那些親情羈絆。單講「購屋」這檔事,劇中講述的種種分歧與笑料,可能在現實中都曾發生在你我身上──父母請來的風水師講得頭頭是道,我們聽來卻都是怪力亂神;長輩從實用主義出發的審美選擇,哪比得上我們注重的品味和美感;重點是:這是我要住的房子,怎麼可能聽從上一代的意見?
-750x422.jpg)
邁入四十歲的大嘉玲認為自己人生才剛進入下半場,還有好多值得追尋的目標。
和第一季相同,《俗女養成記2》也採雙線敘事,陳嘉玲的「現在」和「當年」,看似無關的片段交錯進行,其實讓觀眾看見她現在的人生觀和性格,是如何一點一滴的養成。在她堅持新家的一草一木寸土不讓時,對照組就是她剛上國中時期,與母親吳秀琴的關係變化;這段從剪短髮、看電視、燉補品、上補習班等瑣碎小事鋪陳堆疊,最後在搭車過站的母女對話中收尾。我們看到一個剛進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自以為是的辛酸,也看到一個恨女不成鋼的母親操碎了心的無奈。對話台詞或許難免有些矯情,不過實際上應該也是多數六年級生都曾有過的親身經歷。
-750x500.jpg)
正值青春期的小嘉玲以為媽媽被外星人綁架了,對小孩越來越苛刻。想必不少人也有類似經歷。
第一集的尾巴是一場陰錯陽差的求婚儀式,觀眾的感動被帶到最高潮之際,卻反轉以陳爸爸突然昏倒做收,將大家的心都懸在那裡等著下一集的展開。這樣的安排讓收視率一口氣衝高到 3.59 %,遠超過第一季大結局的 2.22 %;在豆瓣的評分也是驚人的 9.6,參與評分的用戶中有 86.7 %給出五星滿分。大小陳嘉玲──謝盈萱、吳以涵自然生動的演技,當然是引導觀眾進入「嘉玲宇宙」一同流淚、一同歡笑的最大賣點;而在故事中每個小細節的用心鋪陳,讓觀眾不自覺的感同身受,呼應著許多人的共同記憶,也是《俗女養成記》第一、二兩季能如此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
近年台劇頗有走向「強人設/弱情節」的平實路線,去年大火、目前正在籌拍第二季的《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也是如此,同樣獲得高度迴響,大結局還達成 5.55 %的收視成績。期待未來能有更多這類溫情但不濫情、寫實並接地氣,捨棄華而不實狗血情節、真正引起觀眾共鳴的好戲陸續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