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集請看:《鮮血與爆炸的年度回顧》2017年八部最佳動作電影(上)
距離2017年的結束已經剩不到兩周,是時間來點評一下今年最棒的動作電影了。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看看這些動作英雄在大銀幕上舞刀動槍,用鮮血與爆炸來慶祝一年的結束,是不是更加熱鬧呢?整體來說,今年比起去年的動作片產量少了一點,但比起去年的表現,今年有更多令人驚豔的創新製作,不僅中小規模的動作片在各式類型公式裡找新意,大預算的主流電影也有不少亮眼的演出,以下是我列出的2017年最佳動作電影,它們各有亮點與缺點,排名無分優劣:
5.《羅根》(LOGAN)
如果《殺手保鑣》的子彈有點太多,則《羅根》就是終極的對照組:它並沒有太多超能力者的打鬥橋段,甚至大部分都集中在電影的最後三十分鐘裡,但幸運的是,每一段動作橋段都是為劇情而服務,都是為了鋪陳情緒而設計的:悲傷與憤怒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幾乎所有角色都穿上了悲傷與憤怒這單一的戲服,有人因為秘密而悲傷、有人因為病痛而悲傷、有人因為力不能敵而悲傷,而所有人都為自己的困境感到憤怒。這種絕望的情緒積累到電影最後一次爆發,使得動作場面變成了一種發洩的主要管道,只是這種發洩並未帶來太多的快感,爆頭與手起刀落變成了一種解脫。
至目前為止,這是第一部讓自己如此像黑色電影的超英雄電影(《閃靈悍將》曾經嘗試過卻失敗了),你可以不懂電影裡那些對於《原野奇俠》的致敬,卻仍然可以看出這是一部為《X戰警》系列送終的最好電影。
當然,如果你越熱愛X戰警故事,那你對《羅根》將會更加喜歡。電影裡那些對現實的隱晦諷刺--基因改造玉米就可以滅絕一個種族--很明顯地比起《X戰警:天啟》裡的天下第一變種人還恐怖。《羅根》對於卡通化的超英雄世界來說太過沉重,但卻是讓超英雄們現實化最完美的一次詮釋,比起來張揚超人黑化的嚴重性或是史塔克也有上癮問題,實在是太小兒科了。
6.《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JOHN WICK: CHAPTER 2)
也許有人認為《捍衛任務》只是一部刺激的無腦動作片,但事實是這部電影的許多樂趣都架設在一個龐大的虛擬架構設定上:現實的另一邊有一個殺手世界,那裡自有一番天地定律得遵守。《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因為前作的好評與票房,而得到了再一次擴充這個殺手世界的機會。這部電影前半段有許多時間都在充實這個世界的血肉:殺手世界有自己的裁縫店、雜貨店與跨國物流,殺手們彼此以血誓飾物作為生死契約。看《捍衛任務》就像是在看菊地秀行的奇幻小說:作者不停地丟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設定,真正的殺戮重頭戲卻只在一瞬之間。
當然,《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的槍戰戲仍然是很多的,發生槍戰的場所也比上集複雜豐富,但許多時候你會發現,那些長鏡頭的強渡關山見佛殺佛橋段,越到片尾越令人視覺疲勞,這部電影平心而論並未超越上集的成績,可能是因為動作橋段的創意貧乏,《捍衛任務2:殺神回歸》的劇情在最後被推進了一個終極狀況,好讓觀眾期待它未來的續集。但就像菊地秀行寫了數十年的《吸血鬼獵人D》系列一般,《捍衛任務》未來的成功,並不在基努李維是否還打得動(看看連恩尼遜),而是建立在它是不是能持續不斷地丟出這個殺手武林的新設定。
7.《極凍之城》(ATOMIC BLONDE)
沒有《捍衛任務》的成功,就不會有《極凍之城》的誕生。甚至連最博覽群書的漫畫迷都可能不認識這本精彩的漫畫,但《捍衛任務》的確改變了《極凍之城》,原作漫畫是一部宛如勒卡雷親筆寫成的冷戰間諜故事,《捍衛任務》裡大量的腕十字固/爆頭射擊動作,被移植到了《極凍之城》裡,讓這部驚悚成分應該是在心理層面的電影,在視覺上也很刺激。我們應該要理解電影名稱為什麼從原作的「The Coldest City」被改成「Atomic Blonde」,因為莎莉賽隆那一頭金色短髮,在槍林彈雨斷骨割肉的混亂鏡頭裡,實在是太吸睛了。
但是《極凍之城》沒辦法像《捍衛任務》一樣,透過建造一個不存在的武林來填補劇情上的貧乏,因為所有關於冷戰時代的創意,都已經在60~80年代被用光了,導致《極凍之城》自然看起來很像是對《冷戰諜魂》與《柏林葬禮》的一種致敬,面對這種電影裡主角不打架時的空虛時刻,只好放入了大量的風格化片段,說實話,這讓《極凍之城》很多時候看起來像是一部80年代的MTV。
8.《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
這可能不是一般人心目中標準的動作電影,但必須承認的是,它製造的戲劇效果,超越了大多數動作電影的緊張刺激元素。我們都早已知道了敦克爾克撤退在歷史上的結局,但卻會在觀賞《敦克爾克大行動》過程中,為那些我們到現在都記不起名字的角色們捏一大把冷汗。
這種效果來自於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被大多數觀眾忽略的一種能力,以往你可能以為他的電影總是以燒腦的逆轉劇情取勝,但事實上那些設計精密的劇情,並不全是他的功勞(他的作家編劇弟弟才是)。他真正獨樹一格的風格,來自於忠誠地學習希區考克的精髓:麥高芬。
一開始觀眾想當然耳地會關注英國大軍,能不能順利從法國的敦克爾克海灘撤離,但隨著劇情推進,觀眾的注意力被慢慢地轉移到幾個劇情的小人物上,關心他們能不能順利完成任務或逃出生天,甚至電影連這些角色的來龍去脈——包括名字——都絲毫沒有介紹,但觀眾情不自禁地會同情與害怕這些角色的安危,時間的滴答聲稱為這場電影裡最精彩的配樂,因為時間才是這部電影裡最大的反派,所有人都被無情的時間碾壓,油快沒了、小船太慢了、漲潮的時刻還沒來,這些時間帶來的巨大壓力,逼迫他們做出平常不會做出的舉動。
所以動作片其實不需要精彩的武打與新奇的武器才能製造出緊張的效果,諾蘭成功地在今年又證明了一次:他用時鐘的秒針就能逼觀眾發瘋。
其餘推薦:
-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THOR: RAGNAROK)
- 《星際異攻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 2)
- 《玩命鎗火》(Free Fire)
- 《致命車手》(Wheelman)
完全不推薦:
- 《神鬼傳奇》(the Mummy)
- 《海灘救護隊》(Baywatch)
- 《限制級戰警:重返極限》(xXx: The Return of Xander C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