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女星在銀幕上飾演令人敬畏的崇高角色,但也許只有海倫米蘭 (Helen Mirren) 夠資格被稱為「女王」:畢竟她飾演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好幾次、還有一次伊莉莎白一世、一次俄國女皇、與倫敦某犯罪諜報家族的罪惡女王。不只在電影世界,米蘭的真實人生與皇室有更多關聯。這位貨真價實的女王,在 7 月 26 日迎接她的 76 歲生日,我們要翻開女王輝煌的往日歷史,聊聊她是如何在影壇母儀天下。
1945 年 7 月 26 日,米蘭出生了——或者我們應該說,伊莉亞娜莉蒂亞彼得羅芙娜米洛諾娃 (Illiana Lydia Petrovna Mironova) 出生了。這個落落長又充滿北境風味的名字說明了米蘭的家世:她的父親瓦西利彼得維治米洛諾夫,是一位俄國人,而且米洛諾夫家其實還是俄國的一支貴族,這代表,其實伊莉亞娜也是一位貴族大小姐。她的湛藍眼珠、高挑的身材,都來自這驕傲的俄國血統。儘管沒人知道她未來會與英國女王有這麼多的關聯,但對這位有貴族血統的女孩來說,米蘭比其他演員自小就多了一分高貴的皇室涵養。

童年。
米蘭的母親凱薩琳羅傑斯娘家,是做肉類生意的家族,而羅傑斯家最重要的客戶之一,就是英國王室!早在 19 世紀,他們就提供肉品給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皇室。

海倫米蘭(右)。
父親瓦西利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移居到了英國,在戰前,瓦西利是倫敦愛樂樂團的提琴手,但在百廢待興的戰後,瓦西利成為了一位計程車司機,最終找到了國家運輸部的工作。而在伊莉亞娜 9 歲時,瓦西利也許是想要擺脫自己的貴族身份,或也許想讓全家更接英國地氣一點——他決定透過英國的改名契 (deed poll),改掉自己的俄國貴族姓氏(他也早已將瓦西利這個俄國名改為巴西爾),將米洛諾夫改為米蘭 (Mirren)。而伊莉亞娜莉蒂亞彼得羅芙娜米洛諾娃,也被改名為海倫米蘭——如果米蘭要在學校罰寫自己的姓名,往後她會輕鬆很多很多。
爸爸是司機、媽媽出身自屠夫家庭,米蘭家的日常生活不像俄國貴族那麼有餘裕——加上米蘭家還有三個小孩。某種程度上,米蘭爸媽決定讓子女早一點踏上「鋼鐵」的道路——找到鐵飯碗才是人生正軌。而最適合海倫米蘭的人生,應該就是永遠餓不死的教師工作。為此,他們非常堅持讓海倫接受正規教育,這樣才能最終取得教師資格。理論上是如此,直到哈姆雷特毀了這一切安排:13 歲的米蘭,看了舞台劇《哈姆雷特》,對從小家風嚴格的米蘭而言,開啟了另一個新世界。
「這齣無與倫比的舞台劇啟發了我,我們家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沒有電視,也不曾去電影院看過電影。所以在看完《哈姆雷特》之後,我一心只想繼續沉浸在那個世界裡……那個能具現化所有神奇事物的世界。」
儘管如此,少女米蘭還是得乖乖遵守父母的要求,到天主教學校唸書,隔絕她與戲劇世界的任何可能。沒想到,她的學校英文老師卻成為了意想不到的助力。老師發現了她的表演天賦,甚至鼓勵 18 歲的她,參加國家青年劇院 (National Youth Theatre) 的面試。而米蘭的父母自然無法接受這種膽大妄為,米蘭的母親要求她繼續就讀教育大學,這樣才能確保她延續「正確的人生規劃」成長。而米蘭確實照辦了,她參加了教師課程,不過同時,她也更加確定另一件事:儘管父母反對,但她清楚自己更適合另一種職業。

60 年代的米蘭。
這種在嚴格父母規範之下的內心反動,是海倫米蘭堅持演藝工作的一個重大原因。在那個 60 年代,女性出頭天是一個假議題,即便在文化開明的英國,女性歧視也只是日常的一部分,成年女性不是早早步入家庭,不然職涯選擇也只能被侷限在少數選項,而老師就是其中一個。對於嚮往表演世界的海倫米蘭來說,她期望的是在這個世界裡留下自己的名字,證明自己的存在,而不只是一個老師或是母親。日後米蘭堅持待在這個圈子裡工作超過 50 年,活成了這個銀光世界的女王。

70年代的米蘭。
20 歲時,米蘭成為了女主角:她演出了莎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因此成為了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一員。這位年輕的尼羅河女王,自此開創人生的新一章,她陸續演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莎劇,主演那些霸氣的、悲劇性的莎劇女主角:

舞台劇《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包括了 1966 年《復仇者悲劇》(Revenger’s Tragedy)、1968 年《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Troilus and Cressida) 與 1974 年的《馬克白》(Macbeth),這段時期,米蘭被稱為「史特拉福的性感皇后」(Sex Queen of Stratford) ——她的美貌與姣好的身材,掩蓋了她在演技上的表現。

舞台劇《馬克白》。
海倫米蘭最值得一提的早期電影演出,更定型了她的「豔星」身份:你會看到許多內容農場,將 1979 年電影《羅馬帝國艷情史》(Caligula) 封上「世界十大禁片」的無謂稱號,彷彿把讀者都當作小學生,看到銀幕裸體就會 jizz in the pants。這不過就是部 X 級電影,在奔放自由的 80 年代也不值得「喪盡天良」的批評。它確實有毫不遮掩的硬核性愛畫面與滿天飛的髒話、還有大量成人電影演員的生猛演出,不過,就成年觀眾而言,這些內容不會比你的 D 槽內容糟糕。

《羅馬帝國艷情史》。
糟糕的是,海倫米蘭就飾演電影裡暴君卡利古拉的皇后,在裡頭有許多僅著一縷薄紗的性感畫面,這容易讓觀眾自動將她套上巨乳豔星的形象——甚至連當時的影評與媒體也如此簡易地剝削米蘭。但事實上,米蘭在玉體橫陳的《羅馬帝國艷情史》裡不只賣弄肉體,同樣也賣弄了她的瘋狂與殘忍。

《羅馬帝國艷情史》。
但在此同時,她還得忍受脫口秀主持人對她的冷嘲熱諷,「好心」地「擔心」米蘭的誘人身軀,會不會讓觀眾「看不起」她。
而米蘭在電視上的回答,也許是她演藝生涯中最犀利的一刻:
「喔,難道你的意思是說,嚴謹的演技派女星就不能有巨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