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罪之聲》電影:超過追訴時限的經典懸案,還是有找出真相的價值,為什麼?

二戰之後至今,日本動員大量警力調查仍未偵破、同時造成廣域國民陷入恐懼的懸案,可能只有駭人聽聞的「固力果、森永案」,簡稱「固森案」(グリ森)或稱「怪人 21 面相事件」。數十年後,許多小說家與電影導演以戲劇手法試圖找出真相,電影《罪之聲》是最新的一部作品。這次主演的小栗旬星野源,能夠找出這件 36 年懸案的真犯人嗎?

《罪之聲》。

《罪之聲》。

我們介紹過,固森案是 80 年代日本零食糖果廠商與全國小孩的惡夢,因為不只是日本兩大零食廠商固力果與森永受害而已,這起超大型犯罪由固力果社長遭到綁架開始,綁匪不但向固力果要求鉅額贖金,隨後綁匪又向森永與日本第四大食品加工廠商丸大食品、知名咖喱產品商好侍食品、糖果點心廠商不二家等等食品業,勒索數億日圓款項。神秘的匪徒,要脅將在這些民眾最喜愛的日常食品中,加進食用後數分鐘就會致死的氰化物。

固力果社長遭到綁架。

固力果社長遭到綁架。

這起事件沒有人傷亡,卻因為造成民眾懼怕心理,而導致食品商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廠商股價大跌、商品滯銷等等損失,總計最少超過 500 億日圓以上,而警方估計損失數字至今仍是「不明」。同時,綁匪還挑釁警方的無能,將嘲諷警方的花牌與批判文廣寄到各大雜誌社,甚至還嘲笑因失職而羞愧自殺的警局主管。如此大膽囂張的態度,是日本犯罪史上首見。

當時引起媒體搶新聞大戰的固森案。

當時引起媒體搶新聞大戰的固森案。

這是日本史上第一次所謂的「劇場型犯罪」,指的是犯人全面掌控犯罪案件的進度,彷彿將社會化為劇場(舞台)、公權力化為配角,讓台下觀眾(國民)觀賞他們自導自演誇張的犯罪行徑,激發人民極大的情緒反應,卻無法逃離這場事先預謀好的犯罪實錄演出過程。這麼多年來,當這場超大型犯罪中的許多小罪案都已經超過追訴時限,固榮案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完美犯罪:沒有犯人遭到逮捕、犯人動機與目標一概不明、無法預測犯人是否還會再次行兇。整個日本,在 1984 年成了怪人 21 面相的邪惡遊樂場。

《罪之聲》電影劇照。

《罪之聲》。

2000 年,固森案犯人犯下的 12 件案件,全數超過了追訴期限。讓 15 年來被嘲笑失職無能的大阪府、兵庫縣、京都府等地警方、以及當時為搶新聞而捕風捉影、妄加推測(甚至還推測犯人有超能力)的新聞媒體,留下難堪的印記。那麼,再那之後又過了 20 年,電影《罪之聲》為什麼還要重翻舊帳?難道只是在消費這個 80 年代的社會污點?

《罪之聲》電影劇照。

《罪之聲》。

《罪之聲》改編自塩田武士小說。描述繼承父業、在京都經營西服店面的曾根,發現父親的遺物錄音帶,這捲錄音帶有自己 6 歲時的聲音……但曾根卻聽到當年的自己,念著向「銀河」、「萬道」兩間零食廠商勒索的台詞(《罪之聲》更名了森永與固力果,將固森案改名為銀萬案)。是誰利用了 6 歲的自己?死去的父親難道是銀萬案的犯人嗎?另一方面,大阪大日新聞的藝文線記者阿久津,被上司要求在平成年份結束前,重啟調查銀萬案的真相。兩位各有心思的主角,從不同角度試圖找出這樁 35 年前的真相。

《罪之聲》改編自塩田武士的小說。

《罪之聲》改編自塩田武士的小說。

塩田武士的小說推論非常大膽,他將 1985 年的固森案,與 1983 年的荷蘭海尼根啤酒老闆綁架案連結在一起,推論固森案犯人的動機,並不是為了鉅額綁架贖金,而是讓企業形象受損,藉以提前賣空企業股票獲利。塩田再將案情結合了 60 年代末的日本學運抗爭,讓當年因為社運受挫不甘的反動份子,藉由固森案發動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攻擊,使財大氣粗的零食業者受到報復。可以說,塩田武士找到了這樁懸案最神秘的兩個面向:動機與目的。

電影資訊

罪之聲 The Voice of Sin

上映日期
2021/07/30
罪之聲_The Voice of Sin_電影海報

導演

土井裕泰

劇情

改編自作家塩田武士以日本昭和真實未破懸案「固力果.森永案」為題材的人氣推理小說。在平成時代將邁入尾聲之際,新聞記者阿久津英士( 小栗旬 飾)被選入昭和最大未解決事件的特別企畫組,追查30多年前的事件真相,阿久津為了找到所剩的證據,每天不停進行調查。 在此事件中,犯罪集團在威脅錄音帶裡用了三名孩子的聲音,阿久津對此十分在意。另一方面,在京都經營西裝店的曾根俊也( 星野源 飾),在父親的遺物中發現了卡式錄音帶,感到在意的他聽了錄音帶的內容,竟然聽到了自己年幼時的聲音,而這竟與30多年前威脅許多企業、震撼日本的昭和最大未破懸案的歹徒,所用的威脅錄音帶中出現的聲音是一樣的......

IMDB
6.8
Rotten Tomatoes
--
PTT
好雷
100%
觀看完整介紹
罪之聲_The Voice of Sin_電影海報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