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nk」作為動詞,是「整人」的意思,那麼「Punk’d」呢?當然是「被整」的意思……同時也代表著艾希頓庫奇 (Ashton Kutcher)。在台灣名為《明星大整蠱》的《Punk’d》,是他在 MTV 台主持的整人實境秀,曾經是 MTV 非常受歡迎的節目。但是,庫奇並不只是《明星大整蠱》的主持人,他還是這個節目的監製……像這樣的多重身份例子,對他來說並不陌生。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大企業家兼演員的多種不同面貌。
1. 投資家
有錢才能投資,對忙碌的好萊塢演員來說,高薪片酬當然要拿來投資錢滾錢,不過,對庫奇來說,投資的意義,可不只是閉眼押注某支績優股而已。艾希頓庫奇投資了大量的高科技公司,例如科學研究社群平台「ResearchGate」、軟體服務公司「Lemonade」、微投資App「Acorns」、區塊鏈公司「Dapper Labs」與「BitPay」等等數十間企業,他在 2010 年更創辦了投資公司 A-Grade,專門以科技新創產業作為投資標的。

這位投資家長得好像明星……
也許你會說,投資有賺有賠,投得多不代表賺得多。但是庫奇確實有著精準的生意眼光——畢竟他的好萊塢演員身份,未必真的會拉抬他投資的矽谷科技公司形象。而他的投資績效也確實有過不錯的成績,才能讓他後來成立投資專門的企業。他在成立 A-Grade 之前,與夥伴——也是 U2、嗆紅辣椒、與瑪丹娜的經紀人——蓋歐瑟瑞 (Guy Oseary),兩人以天使投資人身份資助他們感興趣的新興企業,這對搭檔在 6 年間,將他們原本 3 千萬美金的資金,翻倍至 2.5 億美金的驚人數字,其中 Uber、Skype 與 Airbnb 也是他們曾經的投資對象。
這位辣手投資客出身藍領階級家庭,因此,從小庫奇就懂得理財的重要性——他在 13 歲時,為了買下夢想中的雪上摩拖車,靠著課後與週末打工整整 18 個月,終於存到了買車所需的 1,400 元美金。而在 2020 年,42 歲的庫奇,已經投資新創產業超過 30 億美金、參加過 177 輪投資。新聞媒體稱庫奇是「好萊塢最活躍的天使投資人」,對他來說,
「簡單專注在這個目標:識別並投資那些創造更好明天的優秀經營者,就是我投資策略的核心概念。」
聽聽看,這可不像普通好萊塢演員會說的話。
艾希頓庫奇既然有這麼豐富的投資履歷,他當然也有一些心法可以分享。他的三大投資新創原則分別是:
A. 投資非常切身理解自家產品與公司的負責人,他們不能只是公司的門面而已,還得是實質的經理人、管理者與最好的教練,不能被一時的失敗擊倒,因為新創公司會有數不清的大小挫折,而且新創員工特別更容易被這些挫折影響。因此,負責人必須成為整間公司最堅強的基礎與後盾。

庫奇與他的合作夥伴蓋歐瑟瑞。
B. 正因為新創得面對許多挫折,因此負責人不能只空有對產品的夢想,還得有強大的信念與願力,才能帶領公司跨越這些現實中的障礙,做出夢想中的產品。

《70 年代秀》。
C. 而最後一點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些負責人必須能受得了他才行。」
庫奇這樣說:
「俗話說,嫌貨才是買貨人,即便是作為天使投資人,也不能只是傻傻跟著風向投資,你必須讓這些等待投資的企業證明他們的實力、證明他們值得你手中的一分一毫。」
想當然耳,能夠在 6 年裡獲利超過 8 倍以上的艾希頓庫奇,作為投資人的他,可不像《70 年代秀》(That ’70s Show) 裡的他那麼傻里傻氣。
2. 生技專家

艾希頓與哥哥麥克。
但是庫奇原本並不是科技業科班出身,這位愛荷華子弟是愛荷華大學生技系畢業,而他最初選擇生技的原因,與投資也沒有關係:跟他的雙胞胎兄弟有關。
艾希頓庫奇與哥哥麥克庫奇 (Michael Kutcher) 是異卵雙胞胎,所以他們長的其實不太像。但是,早出生的麥克,天生有心臟方面的疾病、以及一點腦性麻痺的症狀。這對同時出生的艾希頓來說,是他前半生最甜蜜與最黑暗的負擔。艾希頓與麥克的感情非常好,這也迫使他渴望找出醫治哥哥心臟病的方式。在 13 歲時,還是孩子的艾希頓,被這份對他來說太過沈重的壓力喘不過氣,他甚至企圖自殺——他打算跳樓自殺,這樣他的心臟就能完美移植到哥哥身上。

兄弟年輕時。
還好這令人哭笑不得的移植計畫沒有成真,艾希頓在高中畢業後,毫無猶豫地選擇生技科系就讀,就是希望透過基因工程等生物技術,為哥哥的先天心臟病找出新的解方。不過,艾希頓在成為生技專家之前,這位大學生被星探挖掘了……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

小時候的麥克與艾希頓。
麥克庫奇後來順利成長,大學時走進了財管領域,如今在柯羅拉多州進行退休保險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