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內摘要快搜 ❞
70 年代是美國電視圈史上最鼎盛的年代,眾多經典影集在那個年頭誕生,而如今它們多半成為好萊塢試圖讓票房起死回生的秘藥:將 40 年前的影集改編為 21 世紀的電影是個好點子,因為新生代的觀眾,多半只聽過這些經典的名號而未見其詳。《 星艦爭霸戰 》(Star Trek)、《 虎膽妙算 》(Mission: Impossible) 都已經擁有自己的電影系列,而這部影集曾經在好萊塢復活過一次,如今這三位「 查理的天使 」將再度回歸:新版《 霹靂嬌娃 》(Charlie’s Angels) 電影確定了誰會是我們的三位新嬌娃。
不過在新版推出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回顧過去《霹靂嬌娃》風格不同的影集與電影:
查理的天使 Kung Fu Fighting!
2000 年《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 首度復活了 1976 年的經典電視影集,在導演麥克 G (McG) 的花俏手筆之下,嬌娃們最吸人眼球之處卻不是在她們的華服之上── 70 年代的影集版,每集都要花上 2 萬美金的治裝費,以確保嬌娃們能在她們出場的一小時間,換足 8 套不同的造型──麥克 G 很明顯地喜歡《駭客任務》(The Matrix),他讓中國功夫變成了嬌娃們的新裝備。
有賴於《駭客任務》盡責地將李小龍的起手式、慢動作與空中飛踢,介紹給好萊塢與全球觀眾。這套電影也將香港的眾班武指同時引入了好萊塢的特效或特技部門:2000 年左右的動作電影幕後劇組裡,幾乎都多了一個名叫「功夫指導」的新職務。而袁祥仁正是《霹靂嬌娃》裡的另一位隱形主角,他設計的那些凌空飛踢,展現了女性獨有的肢體美。這些武打動作與三位美女的完美身材一樣違反物理定律,但卻讓觀眾直呼過癮。兩部《霹靂嬌娃》電影的全球票房都在 2.5 億美金以上,即便續集的口碑不盡人意,但這樣的商業成績仍然算是不錯。
曾是「最爛的企劃」?
這般風景似乎證明了,當年製作《霹靂嬌娃》是有很有眼光的選擇。事實並不全如此,當傳奇製作人亞倫史貝林 (Aaron Spelling) 與夥伴李奧納德戈登堡 (Leonard Goldberg) 向 ABC 電視網報告《霹靂嬌娃》的企劃時,他們得到了溫暖──應該是火辣辣──的回答:
這是我們聽過最爛的企劃!

1976 年的《霹靂嬌娃》影集。
考慮到 70 年代正是女權抬頭的關鍵時代,史貝林一向精準的風向嗅覺聞出,在電視上推出一部全女性的打擊犯罪團隊影集充滿前景,首先這樣的女子組合影集尚未出現過;二來穿得美美的美女打擊犯罪,總比噴著臭汗的大塊頭追捕噴著臭汗的匪徒容易受到男性歡迎;三來才是符合先進社會潮流。事實上史貝林一向對女性主角題材知之甚詳:後來他製作了同樣受歡迎的《聖女魔咒》(Charmed),是不是有點熟悉?這根本就是魔女版的《霹靂嬌娃》。

《聖女魔咒》。
成為最美的回憶
當然,《霹靂嬌娃》影集被公認是以無腦娛樂與賣弄女體的垃圾影集,但事實是即便垃圾,它為觀眾帶來的樂趣卻是真實的:許多當今的巨星,例如湯米李瓊斯 (Tommy Lee Jones) 或是潔美李寇蒂斯 (Jamie Lee Curtis) 與金貝辛格 (Kim Basinger),都曾在這個五年的影集中客串過;而我們的幾位嬌娃,至今仍然擁有廣大的粉絲,而這正是任何影視作品追求的目標:讓自己的創作成為許多人終身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