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片開春傳來好消息!由臺灣女導演崔永徽所執導的音樂紀錄電影《聽見臺灣》確定獲選 2021 年香港電影節,將於下月代表臺灣赴港舉行國際首映。該片是金馬獎獲獎片《只有大海知道》導演崔永徽的最新作品,內容藉 77 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教書所見所聞,並藉其創作《臺灣音畫》展現出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被形容為「400 年來最美麗的音緣」。影展人員更盛讚該片:
「從一位作曲大師對音樂的無比熱忱,展現臺灣特有的溫度與人情。」
鮑元愷旅台創作交響樂章,從世界看見臺灣的聲音
這部攝製 8 年的電影《聽見臺灣》,是導演崔永徽繼電影《只有大海知道》後的最新作品。片中描述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任教南華大學 10 年間,深入臺灣風土人文,不僅以音樂展現人情溫暖,更陸續創作出膾炙人口的〈玉山日出〉、〈安平懷古〉、〈宜蘭童謠〉、〈恒春鄉愁〉、〈泰雅情歌〉、〈鹿港廟會〉、〈龍山晚鐘〉、〈達邦節日〉等八個交響樂章的感人歷程。
電影藉一位外來音樂家的獨特觀點,以從世界看臺灣的角度,讓觀眾驚喜發現截然不同的臺灣之美,一舉獲得本屆香港電影節青睞,獲選「真的假不了」單元世界首映,將實體及線上影展同步舉行。
羅大佑金曲功不可沒《聽見臺灣》鮑元愷心醉〈鹿港小鎮〉
有趣的是,音樂大師鮑元愷來臺教書之前,就曾對羅大佑的暢銷金曲〈鹿港小鎮〉心醉不已。1995 年大年初九,他慕名首度造訪鹿港媽祖廟,人山人海彷彿歌詞
廟裡膜拜的人們依然虔誠
感人呈現外,他更搖身粉絲尋找了
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的「羅大佑的家」。

《臺灣音畫》第六樂章〈鹿港廟會〉。
鮑元愷表示,他在鹿港同時震攝於臺灣的北管與鑼鼓,瞬間牽動靈感、將之編進《臺灣音畫》第六樂章〈鹿港廟會〉,展現人們對媽祖的虔誠信仰。更驚人的是,就在夜幕低垂要離開鹿港之際,他竟聽見龍山寺傳來一聲鐘響,那股提升智慧的肅穆感瞬間油然而生,更刺激他寫出寧靜致遠的第七樂章〈龍山晚鐘〉,並被譽為《臺灣音畫》八大交響樂章最深入風骨的一篇。《臺灣音畫》八首樂章中,鹿港獨佔二曲,羅大佑的〈鹿港小鎮〉功不可沒。

羅大佑的暢銷金曲〈鹿港小鎮〉心醉不已。
藉交響樂描繪全新「臺灣八景」
曾在臺灣任教 11 年的鮑元愷,即使退休、對臺灣依然念念難忘:
「臺灣把我重新焠了一遍火。」
在這裡他打通了創作血脈,靈感猶如泉湧,得以用深度采風與宏觀的視角,藉交響樂來描繪「臺灣新八景」的山川人文,讓觀眾尋回曾經淡忘或忽略的臺灣之美。電影《聽見臺灣》展現他對臺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與情感,包括知名作曲家黃輔棠、臺北愛樂管絃樂團團長賴文福、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及已故美國指揮家亨利梅哲 (Henry Mazer) 等人,都在片中現身說法,對鮑元愷推崇備至。
而這部以天籟之音重現臺灣新八景的紀錄電影《聽見臺灣》,自 3 月 5 日起全臺灣上映。
消息來源:海鵬影業
電影資訊
聽見臺灣 Sounds of Taiwan
- 上映日期
- 2021/03/05

導演
演員
鮑元愷、
劇情
由臺灣女導演崔永徽所執導的音樂紀錄電影《聽見臺灣》,藉 77 歲的音樂大師鮑元愷在臺的所見所聞,展現出連臺灣人都未察覺的臺灣之美,被形容為「400 年來最美麗的音緣」。 片中描述這位音樂大師在臺任教 10 年間,深入臺灣風土人文,不僅以音樂展現人情溫暖,更創作出膾炙人口的〈玉山日出〉、〈安平懷古〉、〈宜蘭童謠〉、〈恒春鄉愁〉、〈泰雅情歌〉、〈鹿港廟會〉、〈龍山晚鐘〉、〈達邦節日〉等八個交響樂章的感人歷程。 電影呈現一位外來音樂家的觀點,提供給我們一個站在世界看臺灣的角度,讓觀眾發現截然不同的臺灣之美。
- IMDB
- --
- Rotten Tomatoes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