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複身犯》:埋藏於多重意識下的孤獨

老爹談影
聖經有段名言,上帝問一個人叫什麼名字,對方回答「群」,因為他的體內有許多的人。有時候塑造我們人格的是悲慘的經驗,不同人生階段的缺憾,造就了不一樣的人生性格,每一個性格連結成靈魂的輪廓。《複身犯》並不是那種原生精神疾病衍伸的多重性格,而是將諸多重傷瀕死的意識植入一個軀體內,好能藉由審問不同的意識,找出被綁架的肉票。經由一連串的懸疑推進,帶出許多惡的背後不為人知的傷痛。
《複身犯》
劇情裡有複雜的善惡辯證,好比說為了救被綁架的肉票,將其他垂死的意識移植到其他人的腦內,這是善還是惡?喜歡用激烈拷問手段的警察,最後顯現了伸張正義的溫柔,所有的人都在灰色地帶裡打轉。楊祐寧的演技相當精湛,不同人格的表現分野非常清楚,將其他演員的特徵詮釋的很到位,更能營造出人格忽然轉變得緊張感,所有意識的轉換毫無痕跡,他的演技強化了這種灰色地帶的尖銳性。
《複身犯》
《複身犯》會讓我想起丹佐華盛頓主演的《時空線索》,或是傑克葛倫霍主演的《啟動原始碼》,故事背竟設定在當代,主角們使用了還沒有公開的科技調查懸案。這樣的故事設定讓觀眾更能有帶入感,不需要像時代設定在遙遠未來的科幻作品有艱澀的門檻。
《啟動原始碼》

《啟動原始碼》

台灣先天的條件侷限無法做大場面的科幻,所以《複身犯》沒有太過於著墨科幻的眩目,而是更鑽研於人性諸多複雜面相,由內而外展現了科幻電影應該要有的質感,雖然在美術上還是能看到緊繃的極限,但劇情上對於人性的抽絲剝繭,有了許多細膩的雕琢。
《複身犯》
人為了對抗怪物,所以製造了怪物,原本是植物人的許明哲,被迫灌入其他車禍罹難者意識追緝兇嫌,卻也成為無法被社會接納的存在。許明折的軀體變成怪物的牢籠,但體內的怪物卻拆穿了被隱藏的世界,善惡間虛假的鴻溝,就這樣被怪物的蠻力給撞碎,不同的意識連結成畸形的共同體,所有的惡都是企圖成為良善而誕生的。
劇情鋪展到後來,你會發現所有的惡都是為了逃離無法卸拖的孤獨。電影裡所有的人除了懷疑別人,更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被良善所眷顧,能否不用再批著虛偽的外表追尋陽光。每個在許明哲體內流竄的意識,都是沒有出口的悲劇。
《複身犯》
畸形的存在一直都是世界的鏡子,被視為醜陋的他們,反而用凶險的力量撕裂了被呵護的偽善。人性真正的良善,是必須在各種規則外試煉的細縫裡,才能窺探到些微的光芒,善與惡是必須在不同立場的辯證裡,才能找到相對的模樣。《複身犯》裡的怪物讓人們知覺自己的偽善,也在絕望的人性裡重拾未來的希望。
《複身犯》算是小格局的科幻作品,但卻飽滿的人性辯證,以及轉折不斷的善惡纏繞,就算沒有大場面,也是一個令人非常激賞的科幻作品。
轉載自:老爹談影

電影資訊

複身犯 Plurality

上映日期
2021/02/26
複身犯_Plurality_電影海報

導演

蕭力修蕭力修

劇情

我只是一個借屍還魂的怪物...... 劇情描述一場離奇的意外爆炸車禍,竟牽扯出駭人聽聞的連環兒童失蹤案件。警方為了追查失蹤兒童的下落,車上罹難的五名乘客被迫死而復生,利用意識上傳技術借屍還魂。五名人格就這樣上傳至一副軀殼:一個被判死刑的腦死植物人。五個嫌疑犯、五種版本的「真相」,卻讓案件更撲朔迷離。這些人究竟是是無辜的受害者?還是心懷不軌的加害者?

IMDB
--
Rotten Tomatoes
--
PTT
好雷
55%
觀看完整介紹
複身犯_Plurality_電影海報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