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看不到的電影《正義聯盟:終須一死》(中):凡人為了不朽而不擇手段,英雄卻為了凡人放棄不朽

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凡人」與「超凡」

Mortal,指的是凡人,會死的、沒有力量的凡人。而身為凡人的麥斯威爾,在經歷心靈訓練成功活下來之後,成為了可以自在轉移宿主的不死幽靈。看起來他是變得「不凡」了,但這樣的不凡卻需要醜惡的代價,而他醜惡的行徑讓這一切變得更糟,他甚至還想將地球人全部都變成變形怪物。相反地,被視為不凡的超英雄們,遭遇了幾乎終結不凡的生死劫難,最後卻願意為了地球的安全而犧牲自己生命,如果說人終須一死,那麼這些明顯能活的比我們長、但卻願意赴死的超英雄們,他們的犧牲是否才能算是重於泰山呢?

超人

殺死一個英雄很容易,如何讓他死得重於泰山才困難。

這個劇本,很明顯地從漫畫《美國正義聯盟:巴別塔》(JLA: Tower of Babel)與《歐麥克計畫》(The OMAC Project)裡汲取靈感。你也可以發現,《正義聯盟:終須一死》劇情其實更像一般 DC 漫畫大事件的發展流程,而與追求寫實化的漫畫改編電影劇本有點落差。像是女超人能與超人戰至外太空,這代表女超人是會飛的(妳在《神力女超人》第一部電影裡看不到這個設定),而且力量等級堪與超人匹敵──你在史奈德執導的《正義聯盟》裡,可以看到女超人力量是明顯比不上超人的。

神力女超人 超人

而另一方面,雖然《正義聯盟:終須一死》裡出現高達 7 位英雄,但其實除了缺席缺得很嚴重的蝙蝠俠之外,每個英雄都有自己的戲份與明確的角色描寫──像是水行俠對女超人的感情、以及對人類的怨氣;閃電俠與妻子和華利之間的關係;神力女超人誓言不殺人類的堅持;當然,蝙蝠俠對其他英雄的不信任心態也是重點。但是,換個角度,閃電小子很明顯地在這部電影最後,要接起閃電俠的棒子繼續跑下去。這種安排對系列電影來說似乎不一定是好安排──觀眾才剛認識巴瑞艾倫,馬上就得面對他的死訊。

閃電小子與閃電俠。

巴瑞與華利。

從華納決定開拍《正義聯盟:終須一死》可以看得出來,儘管這時諾蘭已經在拍攝華納的蝙蝠俠電影,而《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也已經上映 2 年多了。但是華納並不排斥,讓有很多大混戰橋段、比較接近漫畫風格的《正義聯盟:終須一死》,與諾蘭較為寫實風格的蝙蝠俠系列,在市場上並存。《正義聯盟:終須一死》的蝙蝠俠,甚至不是克里斯汀貝爾(Christian Bale)。而這種提供多種產品滿足不同客群的方式,其實有可能更能滿足市場上程度不一的觀眾──喜愛漫畫熱鬧風格、與從未看過漫畫的電影觀眾,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類型。比較當時尚未誕生的漫威電影宇宙,華納這條雙管齊下的路線,說不定能更早改變超英雄電影的歷史。

綠箭宇宙

CW 台的綠箭宇宙,至少實現了漫畫裡那種熱鬧氣氛,而且還更上一層。

畢竟《正義聯盟:終須一死》的劇本看來,戰鬥與施展超能力的橋段數量,遠遠超越了諾蘭。不管是超人與女超人互毆、火星獵人透過各種方式醫治戰友們、乃至最後英雄們大戰歐麥克們(你可以想像一下《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結尾),這個劇本是非常適合製作成炎熱夏天上映的強檔大片。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發現,後來 2012 年的《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其實也很像《正義聯盟:終須一死》:一樣有隊友互毆、一樣有人被心控、一樣有人壯烈犧牲、一樣有孤軍對大軍的城市戰。如果《正義聯盟:終須一死》真的拍成了,說不定,《復仇者聯盟》不會是我們後來看到的模樣。

復仇者聯盟

問題來了,那麼,喬治米勒為什麼沒拍出來呢?事實上,《正義聯盟:終須一死》真的就只差一點點,再努力一點點,它就要成真了……

(未完待續)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