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波蘭導演馬歇爾皮爾修扎執導的《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劇情描述柯許(大衛道葛羅米 飾)從小就幾乎失去視力,被送到由修女照護的視障中心,他只能勉強感受到微光,幸好還有音樂成為生命中的曙光,極具天份的他透過鋼琴,找到和世界溝通的方法。原本學習古典樂,在遇見比爾艾文斯的音樂之後,他決定義無反顧,誓言成為波蘭最厲害的爵士鋼琴家,從鄉下一路彈到華沙,為琴癡狂。儘管身陷黑暗,音樂讓他擁有最自由奔放的靈魂,活出獨一無二的人生。

《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
《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交錯剪輯穿梭爵士大師內心世界
拍攝音樂傳記片,要如何讓觀眾一眼入心,常見的拍攝方式是將音樂家的一生,如編年表般將其發跡的過程,走紅的景況,中途或許迷失了卻總能藉由外力或自身省思,迷而復返的重回巔峰之興衰曲線,用饒富戲劇張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沒有遵循這樣的「傳統」,他的剪輯來回跳躍,但非線性的敘事卻無礙於我們對柯許的了解,反而正因為這樣的自由穿梭,一如他的爵士鋼琴樂的即興風格,而更能形塑他的性格,深入他的心境。

《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
他琴藝高超,卻性格孤傲,導致他在音樂上雖獲得眾人的稱許,在人際關係上卻屢屢碰壁。電影沒有要打算刻劃一個討喜的人物,柯許沒有必要討喜,他不需要討好別人,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因此即便有人說他的音樂是不正常的鬼音樂,是靡靡之音,他依然堅持不與世俗唱同調,他彈自己的調,那個母親從小告訴他,專屬於紅、白、藍的聲音,狂放的琴音流洩者他的理想、憤怒或憂傷,電影中格外銳利的環境音加強了他的孤獨,他堅持不只要做個琴藝卓越的鋼琴家,他更想達成老師口中所說的典範,那得從心出發才能做到,他做到了,甚至以此教導和他合作的女歌手蘇莎,讓她得以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儘管日後她們不再合作。

《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
母親告訴柯許:
「事情不只要做好,還要做正確。」
在鋼琴路上,柯許的確做好也做正確了,儘管稱不上一帆風順,一路上磕磕絆絆,卻也憑著他的堅持,而終能證明吾道不孤。但人生並非只需要會彈鋼琴就能過活,就叫做會生活。生活包含太多細項,比重最重的當屬人際相處這一塊,在和氣謙卑待人的事上,柯許顯然離正確有一段距離。
刻劃音樂家靈魂之作
柯許並非渾然不知,又或許他知道了,卻依然做不到。電影相當有層次的挖掘他的心裡暗面,電影一開頭我們看到柯許在母親的葬禮上吹口琴,弟弟要他去看父親,他卻未予理會,持續的吹奏母親教導的樂音給泉下的母親聽,當時筆者即暗自揣想他與父親是否有著難以言說的心結,隨著劇情的進展,導演逐步接露他小時候被父親虐待的斑駁血淚史,那成了他心中的痛,無法癒合的傷口,往後人生路上未曾停歇的嘲笑聲、噓聲、謾罵,不一而足的加深了他的苦痛,電影中有一幕他在彈琴時和著汗水、淚水和喘息聲的場景,具體而微、雙面並陳地展露了他的悲傷和美麗,鋼琴樂音無疑是美麗的,但在成就這幅巨大美麗的背後,卻交織了無數不為人知的辛酸。
生命的深刻不在其久長,而在你能否為生命留下些什麼。29 歲的生命的確短暫,但柯許短暫的生命經由導演的濃縮和局部放大,我們已能透過銀幕感受到其堅韌而強悍的生命底蘊,導演要刻劃的不是殘而不廢,逆境中重生這種氾濫到無趣的勵志故事,而是要鏤刻一個藝術家的靈魂,形塑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做到了,我們也感受到了。《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是一部無論攝影、配樂、剪接乃至表演都在上乘的傑作,值得你去戲院一探究竟。
電影資訊
只有悲傷才是美麗的 Icarus. The Legend of Mietek Kosz
- 上映日期
-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