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編自 1910 年同名小說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從 11 月 19 日至 12 月 6 日期間,共在台北小巨蛋有 22 場演出,這已是《歌劇魅影》四度登台巡迴演出,而這次因台灣防疫有成,才使得劇組可以順利演出。
也趁著這次機會,這篇文章介紹「蝙蝠俠」版本的「歌劇魅影」故事,這是DC 專門推出非正史品牌 Elseworlds 於 1997 年所推出的連載——《蝙蝠俠:面具》 (Batman: Masque)。
劇情講述 1890 年的高譚市,有三名罪犯從監獄逃出來,警方已經逮捕其中兩名,但第三名卻苦無方法,因此他們只好開啟蝙蝠燈,並請求「蝙蝠俠」的幫忙。結果在黑暗騎士追逐犯人的過程,意外導致劇團的當家舞者,也就是曾任職於檢察官的哈維丹特(也就是雙面人)半張臉毀容,這樣的意外,使得哈維丹特心態開始扭曲。

《蝙蝠俠:面具》。
「黑暗騎士」與「雙面人」同時愛上芭蕾舞者
後來,劇團的芭蕾舞者「Laura Avian」認識了父親的好友布魯斯韋恩,兩人的戀情開始逐漸萌芽,布魯斯甚至對女方透漏自己的「蝙蝠俠」身分,也常用英雄身分暗中保護女方。接著哈維以魅影外型出現,並到處殺害劇團相關人物,但另一方面,他因負責教導 Laura Avian,讓她成為更出色的舞者,對她的愛意加深。
最終,哈維殺死劇團男主角,並上台表達對 Laura Avian 的愛意,「蝙蝠俠」立刻前來阻止,而哈維割斷了大吊燈繩子,想讓大吊燈落下,好與女方一同殉情,幸好「蝙蝠俠」救援成功,而哈維也身亡。

《蝙蝠俠:面具》。
「蝙蝠俠」與「雙面人」共享歌劇魅影象徵
嗜血記者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他們詢問Laura Avian 有關哈維的各種問題,並私自他的揣測動機,與他們兩人的關係,Laura Avian 受不了記者的窮追猛打,因此逃到韋恩莊園,希望布魯斯放棄「蝙蝠俠」身分,與她一同遠走高飛,但布魯斯認為「蝙蝠俠」才是最真實的他,且若繼續跟 Laura Avian 在一起,「蝙蝠俠」的黑暗面某天將殺死女方,於是他忍痛分手,並在面具上留下一滴淚。

《蝙蝠俠:面具》。
故事有趣的地方是,布魯斯韋恩雖然代表《歌劇魅影》裡的貴族勞爾,但他的「蝙蝠俠」身分與「雙面人」卻共享著歌劇魅影的設定,「蝙蝠俠」為女主角的保護者;「雙面人」則是融合魅影的佔有慾以及殺人狂性格,至於 Laura Avian 雖為原創角色,但等同於《歌劇魅影》的克莉絲汀。
蝙蝠俠之淚 DC 漫畫致敬《歌劇魅影》
在許多場景中,蝙蝠俠舉止和心態都十足致敬《歌劇魅影》的名場面,像是「蝙蝠俠」和 Laura Avian 在鏡子前的擁抱,就是對應魅影與克莉絲汀的鏡子互動;還有「蝙蝠俠」理解自己的黑暗面,並因真愛放棄 Laura Avian,也類似魅影於結局放棄克莉絲汀的選擇;此外,蝙蝠洞就像魅影的躲藏點,更別提「蝙蝠俠」和「雙面人」的造型,都是依照魅影的服裝來修改,並融入自己特色。

《蝙蝠俠:面具》。
當然大吊燈落下,這麼經典且具指標性的畫面,以及最顯而易見地, Laura Avian、「蝙蝠俠」與「雙面人」間的三角關係,就是對應克莉絲汀、勞爾和魅影三人。總之,這是一個很棒的漫畫,將「蝙蝠俠」透過面具隱藏身分並探索自我的主題,加上「雙面人」的設定,適當融入《歌劇魅影》的文本,是相當厲害的作品,強力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