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後平成」哥吉拉在台灣(四): 接連不斷的熱潮、無所不在的未來

唐澄暐

先前我們聊過,對怪獸迷來說,在 2004 年底《哥吉拉 最後戰役》電影之後,所面臨的是將近十年的空檔;但在 2014 年好萊塢《哥吉拉》上映後,怪獸迷的好事似乎就接連不斷:先是傳奇影業決定未來再拍兩部續集,2015 年又將金剛也拉入哥吉拉電影的世界;同年,東寶也宣布將開拍新哥吉拉電影,而當庵野秀明的名字一出現,更代表了新生的哥吉拉將走向與傳統體系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

複習上一集 >> 【專題】「後平成」哥吉拉在台灣(三): 潛伏十年強勢回歸

 

恐龍、怪獸題材影劇熱潮再臨

同樣在 2015 年,《侏羅紀公園》相隔近十五年的續作《侏羅紀世界》創下驚人票房,雖然片中的恐龍已經越來越接近怪獸,但仍是帶起了久違的恐龍電影熱。緊接著就是 2016 年《正宗哥吉拉》上映。首先令怪獸迷驚喜的,是這部片在日本已不只是票房極好,而是帶起了一股風潮和社會現象,也替接下來陸續要進行的新計畫打下極佳基礎。

在台灣,雖然《正宗哥吉拉》的上映又從好萊塢規模縮回到一般日片等級,但庵野秀明的名號和他賦予哥吉拉的意識及美感,都吸引到許多過往鮮少關注哥吉拉的觀眾與評論。

《正宗哥吉拉》

《正宗哥吉拉》。

其後怪獸電影仍一波波來襲:《金剛:骷髏島》宣告了金剛與東寶三大怪獸的參戰;2018 年的《一級玩家》則按小說原著讓機械哥吉拉登場,而成為怪獸迷的意外驚喜。《環太平洋》和《侏羅紀世界》也在 2018 年繼續推出續作,接著《哥吉拉 II 怪獸之王》又讓拉頓、魔斯拉與王者基多拉登場,而金剛與哥吉拉的對決,預計也將在疫情趨緩後蓄勢待發

《金剛:骷髏島》。

《金剛:骷髏島》。

同時,網際網路的進展仍繼續影響哥吉拉──影音平台的興起,讓哥吉拉也開始從大銀幕轉攻電視螢幕。先有《GODZILLA》動畫三部曲以「先戲院、後網飛」的方式上映,到了 2021 年 4 月,首齣由日本製作的哥吉拉動畫影集《哥吉拉:奇異點》就將直接進攻電視和網飛。

《哥吉拉:奇異點》。

《哥吉拉:奇異點》。

 

張開雙臂,迎向全球粉絲的「怪獸之王」: 哥吉拉

或許可以說「哥吉拉在台灣」已逐漸成為一種和日本甚至全世界都頗為同步的狀態,過往各種檔期落差、資訊落差都因為哥吉拉事業的全球擴張和網路的發達而大幅減少。就算需要電影以外的商品,網路購物也已不難滿足需求,而廉航(在疫情肆虐前)的發達也讓怪獸迷更有機會前往哥吉拉原產國消費,或參觀近年來越來越頻繁的哥吉拉電影美術巡迴展。

甚至到後來,連巡迴展都自己跑來了。2018 年夏天,連哥吉拉迷都不太相信會成真的「怪獸之王 哥吉拉特展」於松菸開幕,規模上不輸日本先不提,商品也如數陳列,不僅哥吉拉戲服再度來台掃街,還邀請三池敏夫、鈴木健二、西川深司等電影幕後要角來台演講。至此,情況已經不再是台灣的哥吉拉迷單方追求哥吉拉,而是哥吉拉的電影、玩具等事業也開始主動向各地的哥吉拉迷揮手。

鈴木健二與西川伸司日前來台參加哥吉拉相關展覽與粉絲交流互動。

特效導演鈴木健二與怪獸設計師西川伸司應哥吉拉特展邀請來台。

回顧這整段哥吉拉在台灣的歷史,始終有種種機緣讓不同時代的台灣人各自和哥吉拉相遇或隔離。日本殖民歷史讓台灣早早就見到了哥吉拉;政治、外交和經濟的起伏又一起創造出 1970~80 年代台灣的哥吉拉空窗期。1980 至 90 年代的台灣社會變革和日本的泡沫經濟,又把哥吉拉推進解嚴後的影視亂象中;90 年代後期好萊塢一邊逼退了日本哥吉拉,又一邊主宰台灣的影業,而讓「酷斯拉」一度成為唯一的正名。

如今,全球密不可分的時代已經到來,世界各地的哥吉拉迷有如接力般全天盯著哥吉拉的一舉一動並分享傳遞,什麼新的預告、商品、企劃都不再錯過。「哥吉拉在台灣」在此劃下句點也頗為適合,因為接下來的哥吉拉,恐怕已經沒有「在哪裡」這個問題了。(系列完)

延伸閱讀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