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蘭克赫伯特的《沙丘魔堡》世界裡,香料就像是一把開啟人類精神極限的神秘鑰匙,掌握這種神秘有危險的物質,你的視野甚至能夠穿越時空,你的力量可以輕易摧毀任何人。
聽起來很酷嗎?這裡有一件更酷的事:《銀翼殺手2049》的導演丹尼維勒納夫,準備面對糾纏他35年的夢想,他將要導演《沙丘魔堡》的重製電影。
丹尼無非是今年好萊塢最悲情的導演之一,片商預期他的《銀翼殺手2049》能夠突破全球四億美金票房的界線,但首週四千萬美金都不到的成績,至今上映已踰一個月,卻只有八千多萬的國內票房。在製片公司預估將虧損八千多萬美金的狀況下,《銀翼殺手2049》已經成為今年的大賠作之一。
但這部電影的口碑,仍然可能支持它進入奧斯卡的得獎範圍,從網路與片商的角度看來,丹尼仍然是一張值得投資的潛力股。所以比起來,《沙丘》世界比起丹尼維勒納夫來悲慘得多了。
沒人會質疑這套小說在科幻史上的地位,但它的改編電影史卻充滿荊棘,電影史上的靠片(cult movie)0奇才亞力山卓佐杜洛夫斯基曾與超現實主義美術大師、曾設計《異形》怪物設定的 H·R·吉格爾 (H.R. Giger) 、加上漫畫大師莫比斯閉關繪製三千幅分鏡表,各派宗師一起合作催生這部電影,但黃金陣容不見得生得出黃金傑作,在最終因為種種因素無法成案。後來甚至還有部紀錄片《曠世名片之死》來紀念這荒唐的改編歷史。
後來案子輾轉落到新晉導演大衛林區手上,林區可說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讓這部原作者生前仍沒沒無聞的小說,得到它應有的銀幕空間,但1984年的《沙丘魔堡》仍然是一部幕後製作多災多難的作品,日後成為詭異風格大師的大衛林區,在《沙丘魔堡》上映後仍然在它身上花了許多年工夫--林區想盡辦法,要把自己的名字從這部電影的「導演」位子劃掉,他非常不願意在公開場合談論這部片,視為一種職業生涯中的恥辱。
但沙丘啊沙丘,《沙丘》系列仍然讓跨世代的讀者為之著迷。這麼說吧,如果你喜歡《冰與火之歌》,那麼你就沒有理由不喜歡《沙丘》系列。《沙丘》系列很難被定義為某一類小說,它是科幻小說,但也是宮闈小說。它又鉅細靡遺地介紹外星居民的奇異生活紀實,但又是一部擬真的虛構星球生態學說,還是一本探討(諷刺)政教合一的政治小說。
你也可以縮小範圍,只專注在年少家破人亡,從公爵之子落難成為沙漠遊民的主角保羅亞崔迪身上,看他如何繼承了母親的超能基因,卻又自身迸發了穿越無限時空能力,成為可以看透各種平行世界、口吐魔音大法、身懷高強武藝的特異功能者。含辛茹苦集結舊屬與原住民勢力,最終踏上復國的血腥之路。
丹尼維勒納夫沒有想打臉大衛林區的不敬之意(儘管林區完全不在乎《沙丘魔堡》),對於小說倒背如流的他,要拍出一部與林區不同的沙丘版本,可說是簡單至極。遵循小說故事為本的宗旨,是維勒納夫唯一的改編原則,《沙丘》系列裡充滿許多宿命性的悲劇角色,我們更在維勒納夫大多數作品裡,看到許多熟悉的設計。
《沙丘》系列的五本小說,可說是少數尚未被好萊塢搬上大銀幕的經典之作(除了舊版電影外僅有幾部影集改編),困難度除了舊作成績上的失敗,還在於這套人物關係複雜、架構歷史錯綜、還不時夾雜意識流的跨越時空描寫,丹尼維勒納夫這位終極粉粉興奮地接下重擔,但這部電影還有一片艱困的漫漫黃沙橫亙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