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魯的考克尼口音、也沒上過嚴格教授禮儀的伊頓公學,米高肯恩是個倫敦街頭的渾小子。而 50 年代的英國,鎂光燈刻意忽略這群社會底層階級——但他們卻是支撐英國重新站起來的一群人。電視螢幕與電影銀幕上沒有以工人為主角的作品,而掩蓋不了的草根氣息,很明顯阻礙了肯恩登上更高台階的步伐,他也不像伊恩麥克連 (Ian McKellen) 或是派屈克史都華 (Patrick Stewart),能夠有紮實的科班訓練。所以,肯恩很知道自己的不利處境,他也不妄想這個處境有天能給他豐厚的待遇。

1971 年《找到卡特》(Get Carter)。
但是,我們知道後來的發展不是這樣,可是,莫利斯卻永遠看不到了——1956 年,父親莫利斯過世了,而肯恩在那一年才剛有演出機會。
「我真的很生氣,我的父親無法看到我授勛成為勳爵的那一天,在他還活著時,我就是一個窮到脫褲的渾小子,這讓我心中永遠覺得,自己還是那個沒錢的傢伙。儘管,我現在有錢了。」

1972 年《偵探》(Sleuth)。
這種童年的貧窮生活乃至父親離世前尚未闖出功名的經歷,令米高肯恩成為非常不一樣的演員。對他來說,表演不是帶他通往藝術殿堂的載具,表演是為了錢,有錢他就能讓家裡過得更好。50年代如此、甚至至今都是如此,家庭才是米高肯恩最崇高的目標,而不是好萊塢、也不是奧斯卡獎盃。他需要發大財,去彌補那些童年無法彌補的缺憾。
某種程度上,肯恩比起一票英倫經典演技派而言,並不是演技最好的那個,但是如果讓他演到那些與家庭有關的角色,你都能看出一種非方法演技的真實,那是他心裡的那個窮小子在哭在笑。為無法照顧好有如親子的布魯斯少爺而哭、為照顧有如子女一般的孤兒們而笑。
我就爛!出演一大堆爛片 肯恩反而樂在其中
不過,如果你因此覺得米高肯恩真是太迷人了,那是我的錯:你不知道米高肯恩的 80 年代有多讓人尷尬。80 年代的米高肯恩已經走紅英倫、又進軍了好萊塢,當時電影圈也已經不排斥小人物當家的題材了,但是已經幾乎哪個階級都能演的他,卻掉進另一個尷尬的困境。
狂放浮誇的 80 年代是年輕觀眾成為消費主力的年代,恐怖電影與科幻電影是影壇的主流,而已屆中年的他,卻沒有太多等身大的類型角色適合他。一般走紅 60、70 年代的男演員,無不在此時趁機韜光養晦——例如肯恩的好友史恩康納萊 (Sean Connery),他在 80 年代的電影產量逐漸減少,而且大多飾演主角的師傅這種配角。

史恩康納萊演出 1986 年電影《時空英豪》。
可是這無法阻擋肯恩發大財的夢想,他仍然需要錢,而且這時他已經有了新的家人——二女兒已經出生了。於是,他必須堅持繼續接戲,而不是堅持保護羽毛。肯恩在 70 年代末與 80 年代,幾乎在消費他前 20 年的名聲,他成為了所謂的「撈錢大明星」(paycheck actor),而且專拍「明星騙錢片」 (Star-with-shit movie)。
這些電影包括了《大魔手》(The Hand,不過這部電影倒沒真的那麼爛)、《賊山地》(Ashanti)、《海神號救難記》(Beyond the Poseidon Adventure)、《狂蜂末日》(The Swarm)、《生米熟飯》(Blame it on Rio)、與《大白鯊4: 驚海尋仇》(Jaws: The Revenge,你在網飛看得到唷) 等等。

《大白鯊 4: 驚海尋仇》。
這些電影實在都很不怎麼樣,而且肯恩自己都很清楚,就拿最惡名昭彰的《大白鯊 4: 驚海尋仇》來說,《大白鯊》會拍到第四集,你應該就暗暗知道很不妙了。《大白鯊 4: 驚海尋仇》實在太爛,像他說的:
「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從各種原因看來,我知道它實在是超爛,畢竟,我是那個在片場知道這部爛片怎麼拍出來的人,這實在太恐怖了。」
對演出這部電影的大明星來說,坦承電影很爛,似乎更坐實自己只是來混的事實。但是為了兩個原因,米高肯恩無怨無悔地接演了——不只無怨無悔,他還蠻開心的。

《大白鯊 4: 驚海尋仇》。
《大白鯊 4: 驚海尋仇》的劇本明確寫著,故事發生在牙買加。因此劇組決定到同樣有南國風光的夏威夷拍片。而很少電影會遠赴夏威夷取景,這對肯恩來說自然是個富有魅力的原因——可以去夏威夷渡假耶!肯恩就這樣,似乎忽略了劇本裡其他亂七八糟的設定(例如鯊魚為了尋仇,竟然有辦法追蹤主角一家跑到牙買加),他一心就想在風光明媚的夏威夷工作(或渡假)。這種例子真的很多,就像後來他參加席格的絕地電影《絕地戰將》(On the Deadly Ground),在裡頭演一個無厘頭奸商,為什麼呢?其實只是因為席格堅持要去阿拉斯加拍片——沒去過阿拉斯加渡假耶!

《絕地戰將》:可以渡假偶黑皮。
為了錢、為了渡假,為了這兩個原因,具有奧斯卡金獎演技實力的米高肯恩,可以演出任何爛電影。對肯恩來說,表演更像是一份賺錢養家的工作,他不過問工作是否高尚,只考慮工作能否改善他的處境,不管是工作賺大錢、或是工作兼渡假,這些都能讓肯恩甘心情願地工作。所以也許我們可以說,肯恩真的繼承了他父親的遺志:他成為了電影圈最勤勞的工人,不挑工作,只求使命必達。
而面對那些他演過的大爛片,我們應該先幹譙拍出這些爛東西的導演才對——沒內材怎麼可以嫌機絲歹呢?米高肯恩這塊老機絲,可是越用越光、越老越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