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後】影史最受詛咒的電影《天魔》到底有多毒?死傷慘重的 9 大幕後悲劇

聖經啟示錄裡,記錄著「不潔者」會從「永恆之海」崛起的故事,永恆之海代表著混亂與進化。這啟發了編劇大衛謝爾澤 (David Seltzer) 的靈感──日新月異又混亂的現代社會,幾乎就是孕育「敵基督」(Antichrist) 的最佳環境。而進化對謝爾澤來說,意味著政治力量的改朝換代。他著思一個敵基督逐步奪取政治權力、最後進入白宮的邪惡故事,最終他寫出了劇本《天魔》(The Omen),成為史上最恐怖的經典電影之一。但是更恐怖的,是銀幕下發生的事──歡迎見識這部影史最被詛咒的不祥電影,以及它的製作過程。

李察唐納 1976 年執導的恐怖電影《天魔》製作過程發生許多邪門的事情。

1976 年《天魔》。

大導演李察唐納 (Richard Donner) 是好萊塢一代宗師,他的電影永遠充滿笑聲,不管是初期的蘿莉戀電影《洛拉》(Lola)、諜報電影《諜戰黑名單》(Salt and Pepper);或是青少年冒險電影《七寶奇謀》(The Goonies);乃至哥兒們動作喜劇 (buddy comedy) 經典的《致命武器》(Lethal Weapon) 與《狙擊封鎖線》(16 Blocks) 等等,全都有著嘻笑熱鬧的元素。甚至包括超英雄電影的開山始祖《超人》(Superman) 裡,唐納也放了不少卡通式的笑點。

美國導演 李察唐納。

唐納與《七寶奇謀》的小演員們。

但是 1976 年李察唐納執導的《天魔》,讓觀眾笑不出來。劇中的主角小男孩一直在笑,但是觀眾只會感覺心情越來越沉重,最終甚至連一絲救贖都沒有。

李察唐納這位幾乎涉獵大多數電影類型的全能型導演,他絕大多數的電影都能讓觀眾放心輕鬆觀賞,僅有《天魔》不一樣。它殘忍、不安、詭異、更重要的是邪惡,是完完全全黑到徹底的邪惡。故事敘述由老牌巨星葛雷哥萊畢克 (Gregory Peck) 飾演的美國大使,與妻子領養了男孩戴米安。但是乖巧的戴米安身邊發生了許多詭異的事故,最終甚至連警告大使戴米安可能是敵基督的神父都意外身亡,無法相信愛子竟然是惡魔的大使,被迫做出更加殘酷的決定……

《天魔》故事取自基督教世界末日論,天真的孩子其實是惡魔之子。

《天魔》。

通常,製作恐怖電影時,難免製作過程中會發生一些怪事,但是《天魔》的怪事,多到令人無法忽略這之間是否有任何關聯性。說來奇妙,唐納在看到大衛謝爾澤的劇本時,還頗有微詞。因為劇本裡的戴米安沒有太多形象上的惡魔描述:他最終沒有長出尖角與獸蹄、連眼睛變紅發光都沒有,他的外表仍然是那個可愛的小男孩。

《天魔》劇情中看似天真無邪的小男孩卻是惡魔的化身。

《天魔》。

但是唐納後來卻將計就計,他反而極力讓電影減少對於戴米安是敵基督的描述,只是讓他的身邊出現無法解釋的怪事,讓惹他生氣的大人立刻遭受非自然的災難。這種極度曖昧的描寫,讓觀眾無法斷言戴米安就是神父口中的惡魔救世主。

導演李察唐納 (Richard Donner) 在電影《天魔》中減少了戴米恩外在的惡魔形象。

《天魔》。

電影劇情的曖昧性,似乎蔓延到了現實的拍片現場,沒有人知道發生在《天魔》劇組人員與片場的事故,是不是無形惡魔的作為。似乎一切都是不幸的巧合,只是這些不幸好像都在阻止、或懲罰這部電影的工作人員們……。

 

1. 電影開拍前就有不幸降臨

災難從《天魔》開拍第一天就開始,劇組工作人員驅車到片場時,意外遭遇了對撞事故。但其實認真說起來,災難也許在選角時就開始發生: 4 歲的哈維史蒂芬 (Harvey Stephens) 在面試時,導演唐納希望他表演一段角色非常霸道的片段。唐納鼓勵史蒂芬可以打他,而史蒂芬真的打下去了──4 歲男童使出了一記童子拳,直擊了唐納的下體。史蒂芬就以如此「切中要害」的演技獲得了這個角色。

 

2. 天王的復出

葛雷哥萊畢克 (Gregory Peck)是 40 到 60 年代最受歡迎的好萊塢影星之一。

葛雷哥萊畢克是 40 至 60 年代的好萊塢天王,《意亂情迷》(Spellbound) 裡憂鬱又百口莫辯的模樣,讓他成為女性觀眾的新男神;《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裡與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一日鍾情,更讓這部電影成為偉士牌最佳廣告與浪漫經典。

葛雷哥萊畢克 與 奧黛麗赫本 合演了經典名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

《羅馬假期》。

不只是談情說愛,《梅崗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 的正氣凜然、《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 的有智有勇、《晴空血戰史》(Twelve O’Clock High) 的剛柔並濟治軍有方,為他塑造了幾乎全方面完美的男神形象──畢克幾乎全演正派角色,而且是完美性格的正派,配上他有如雕像般深刻的輪廓與濃眉大眼,畢克是貨真價實的男人極品。

《天魔》男星葛雷哥萊畢克 (Gregory Peck) 曾以《梅岡城故事》贏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梅崗城故事》。

但是到了 70 年代,年近 60 的畢克已經漸漸減少演出,當《天魔》找上門請他復出東山時,他原本是拒絕的。可是就在此時,畢克的兒子自殺了。原本已經半退隱狀態的畢克,更加門外不出。是畢克的經紀人強力推銷這次演出機會,要他利用這個機會重新投入工作,藉以忘卻喪子之痛。同時,畢克的爸爸角色,也奇妙地吻合了他當下的傷痛心境:珍愛的兒子竟然形同陌路,逼使他做出重大決定。

葛雷哥萊畢克 其實在最初拒絕了《天魔》(The Omen) 的邀演。

《天魔》。

導演唐納盡可能地平淡化任何讓觀眾將戴米安「定罪」為惡魔的可能,但他卻同時放大了爸爸對於兒子異常而引發的天人交戰掙扎,讓觀眾心同此理,讓電影原本流於善惡大對決的庸俗劇情,轉化為家庭內父子分歧的親情悲劇。事實證明,加上畢克情溢於表的演出,讓《天魔》不只恐怖,更令人感到無處不在的悲傷。

 

3. 三次雷擊

《天魔》的演員、編劇與監製分別在搭飛機時遭遇雷擊。

當主演的葛雷哥萊畢克搭乘飛機飛向英國拍戲時,他的飛機遭到了雷擊;當編劇謝雷澤搭飛機前往英國時,他的飛機同樣也遭受雷擊;一周後,監製梅斯紐菲爾德 (Mace Neufeld) 在飛往英國時,竟然飛機又再三遭到了雷擊。這三個人分別搭乘不同航空公司、不同時段、不同機種的班機,但是全都遭到雷擊,幸好沒有大礙。

Copyright © 2023 TNL Media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