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萊塢還我錢」戰爭仍持續
投資下好離手,但是錢都花了,電影拍好了,華誼兄弟才發現這部電影根本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引爆了一場大戰──《捍衛任務》至今都 5 年多了,這場「好萊塢還我錢」的戰爭還在打。表面上看起來,華誼兄弟從「投資變捐款」似乎是明顯的受害者。但是對雷路影業來說,他們也不願意還錢。華誼兄弟最後只好再度提交《捍衛任務》給 CFG ──等於他們決定直接闖關試試運氣。華誼兄弟沒有要求刪減這部電影的任何部分,就這樣大膽讓 CFG 把《捍衛任務》送進「影壇大剪刀」SARFT 審核。2015 年 8 月(台灣已在 2014 年 10 月 31 日上映),SARFT 審核完成,答案當然是……不通過!

《捍衛任務》:還好台灣不受 SARFT 管轄
華誼兄弟再次去敲雷路影業的大門,要他們還出 150 萬美金。想當然耳,雷路影業仍然不還錢。
不用再敲了,華誼兄弟影業向獨立影視聯盟 (Independent Film and Television Alliance) 要求仲裁他們與雷路影業之間的歧見。而在經歷 18 個月共 22 次聽證會之後,獨立影視聯盟公布了仲裁內容:
「我們查閱所有證據之後,特別是了解華誼為了讓電影通過中國電檢審核而做了許多努力、之後又因為內容尺度緣故遭到 SARFT 退回這一部分,我們判定雷路影業違反合約,應該付錢給華誼兄弟才對。」
問題現在雷路影業不只要付出 150 萬美金,他們還要負擔超過 80 萬美金的高額律師費用。

《捍衛任務》
但是雷路影業還沒有放棄,他們已經指派律師進行抗告。雷路影業認為,華誼兄弟事實上是放棄了《捍衛任務》,所以刻意消極地推動《捍衛任務》進入中國窄門。因為華誼看到基努李維 (Keenu Reeves) 的兩部電影《浪人 47》(Ronin 47) 與《太極俠》(Man of Tai Chi) 的票房很糟,所以他們判斷《捍衛任務》在中國上映也會慘遭滑鐵盧,才以中國電檢嚴格的爛理由,反過來跟雷路影業要錢。《浪人 47》沒有在中國上映,但它的確在全球的票房表現都不佳。

《浪人 47》
而《太極俠》是基努李維與萬達影業在 2013 年合作的成果,是李維自導自演的自信之作。他還請來了《駭客任務》(The Matrix) 的恩師之一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演出的還有中國演員陳虎、葉青、于海、莫文蔚等人。成本 2 千 5 百萬美金,高達 1.5 億人民幣,但在中國的票房卻僅有 2 千 7 百多萬人民幣,可說是壯烈成仁。

《太極俠》
雷路影業律師表示:
「有許多證據證明,華誼兄弟擁有足夠的影響力,可以影響 CFG 的大頭們,決定他們的電影能夠擠進電影配額名單,而且他們也能隨意地操控 SARFT 的電剪。所以,相同地,即便《捍衛任務》必須要因此進行部分內容修剪,但是華誼其實有能力,可以輕易地將《捍衛任務》送進配額名單、並且通過 SARFT 審核、最終讓《捍衛任務》順利在中國上映。華誼原本應該與雷路影業一起攜手合作發大財的,就像我們與其他地區代理商的合作發行《捍衛任務》的狀況一樣,況且,《捍衛任務》還有續集呢。 」

日本觀眾同樣非常喜愛基哥
150 萬美金,說多其實不能算多,不過現在它已經增加到了 230 萬美金。230 萬美金突顯了中國進口電影政策的許多盲點,包括了雷路影業的指控。偉大的中國有許多偉大的潛規則,這還不算那些電影裡把錢放在便當盒裡的手段,而是許多應該說清楚、講明白的規則,中國機關都選擇諱莫如深。如同台灣的中國電影配額政策,至少還給你一個「隨機抽籤」的理由,告訴你為什麼今年是這 10 部中國電影允許在台上映,但是中國連理由也不會給你、連有哪些電影進入候選名單也不會公布。

《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 在中國不准上映
台灣法規《大陸地區影視節目得在臺灣地區發行映演播送之數量類別時數辦法》第 1 條第 1 款第 1 項明文規範:「大陸地區電影片進入臺灣地區數量,每年以十部為限……」、第 2 項:「大陸地區電影片獲得法國坎城影展、義大利威尼斯影展、德國柏林影展、美國影藝學院獎競賽單元獎項或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者,不受前款第一項數量及類別之限制。」
再者,中國發行電影的兩道窄門設計也很詭異,還得先透過 CFG 或是華夏電影審核,多道關卡,不只是多麻煩而已,內行人都知道,多點關卡就代表多點「疏通」的空間。華誼兄弟並不是第一次與外國電影公司合作,他們也許過去早已「疏通」過許多好萊塢電影,名聲響亮,對雷路影業來說,他們不確定為什麼這一次就會出亂子,只能懷疑是華誼兄弟自己的想法改變了。
中資進入好萊塢的例子只會越來越多,不過,雷路影業可能得賠錢的例子,可能會讓好萊塢稍稍警惕一下了。
電影資訊
捍衛任務 John Wick
- 上映日期
- 2014/10/31